左图为八达岭隧道开挖工程复原模型。 右图为八达岭隧道中部竖井法示意图。 |
坐落在京张铁路八达岭隧道上方的詹天佑纪念馆,于1987年建成开放,2022年被列入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等7部委联合发布的首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名单中。作为人物专题陈列馆,詹天佑纪念馆采用文献、图片、文物、模型、多媒体展品相结合的方式,展现了具有重大历史影响的科技贡献。纪念馆撷取詹天佑慷慨激昂的话语来凸显他的爱国思想和报国之志;展陈其手稿、设计方案和使用器物来体现他关于科学的真知灼见,由此将詹天佑有担当、敢挑战、勇创新的精神魅力全方位呈现在观众眼前。
见字如面思伟人
一个人的话语最能直接反映人物思想。在纪念馆门口,观众抬头即可仰视詹天佑巨幅头像以及他振兴中华的倡导:“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
展厅中,詹天佑与诺索布夫人的系列通信被重点展示出来。二人相识于1872年,彼时12岁的詹天佑被选为清朝第一批留美幼童,远赴美国学习,寄宿在诺索布夫人家中。诺索布夫人与他情同母子,还指导他考上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归国后,两人保持了密切的通信往来。信中的文字让今天的观众读来也能感受到詹天佑浓烈的情感。
1896年,詹天佑在信中写道,“在最近的中日战争中,我国政府深感铁路之重要,故决定修筑铁路。据闻,广东、江苏也很可能要修铁路。因此,现在中国快要进入铁路时代了。”字里行间洋溢着他渴望交通救国、一展抱负的激动心情。
1906年,詹天佑正在修建京张铁路,他在信中对诺索布夫人说:“好像我成了中国为首的工程师,因此全体中国人和外国人都密切注视着我的工作。如果我失败,不仅是我个人的不幸,也是全体中国工程师和所有中国人的不幸。因为那样一来,中国的工程师们,将不会再被人们信赖!”在信件旁边的展牌上,刻写着《由外国人担任清末铁路总工程师表》,记录了从1880年修建唐胥铁路到1908年修建津浦铁路的外国总工程师名单。由此可见詹天佑当时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同时他的铮铮铁骨和拳拳爱国之心也跃然纸上。
手稿器物彰才智
手稿和器物,最能展现科技工作者的治学风范。但如果只是孤零零地摆放它们,并不能帮助观众了解科技工作者的卓越成就。因此纪念馆在京张铁路展区用沙盘模型,呈现詹天佑设计穿越军都山的铁路时考察的3条选线方案。
模型上最吸引观众的是当时闻名于世的“人”字形路段设计,詹天佑依靠更换车头的方法巧妙地解决了火车爬坡难题。更重要的是,沙盘让观众直观领悟到,最终路线方案是开挖隧道最短、架设桥梁最少、铺设铁轨长度适中的路线。
除沙盘模型外,纪念馆还使用了场景复原模型展示八达岭隧道开挖工程,用示意图展示八达岭隧道采用“中部竖井法”提升开挖进度,彰显詹天佑因地制宜、注重效率的工作思路。模型旁辅以设计图纸和测绘工具,观众对照展品和文物便可体会在当时的艰苦条件下,詹天佑攻坚克难、自立自强、勤奋敬业的工作作风。
正是这种精神才使得京张铁路在经费、技术条件、工期均有限的情况下建成通车,成为震惊世界的壮举。展品仿佛是手稿和器物的“注脚”,让观众直观领会詹天佑卓越的设计思想。
作为我国第一条独立自主设计和修建的铁路,京张铁路修建了4年,于1909年竣工,比原计划提前了两年,狠狠回击了帝国主义对我国“不借助国外技术难以修成京张铁路”的嘲讽。
历史继往开来。2019年,京张铁路建成110周年,詹天佑纪念馆策划了“走进中国高速铁路新标杆——京张高铁”专题展览,全面展示京张高铁的修建过程和中国高铁发展的最新成就,彰显新时代铁路建设者们的科学家精神和工匠精神。从詹天佑到中国高铁建设者,爱国奉献、自立自强的精神必将代代传承,照亮后辈的前行之路。
(作者系中国科技馆科普影视中心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