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6月30日 星期五
高考后,如何面对“伤离别”
□ 曹大刚

    大耳叔叔:

    您好!

    我是今年的高考生,高考成绩出来了,考得还不错,但在查到成绩的惊喜过去后,我却突然感觉心里空落落的。进入高中,我就像进入了疾驰的高速列车,3年时间里没有一丝懈怠,为了目标努力前行。回首过去,才蓦然发现,我的高中生活已经定格在了“下车”那一刻。而我还有太多的话没有对老师和同学说,还没来得及把校园仔细逛一遍,还没认真品尝完食堂每个窗口的菜……但这次,我真的要和他们说再见了,感觉特别失落,也有些依依不舍。大耳叔叔,我该怎么排解这种心理呢?

    祥瑞(化名)

============================================================

    祥瑞同学:

    你好!

    感谢你的信任!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初中和高中,你会发现,我们的成长环境在不停地转变,在不同的环境里,你会认识很多不同的人。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的认知也会随着年龄慢慢地增长,个人的情感也会不断地丰富起来,从最初幼儿园时对父母亲密的依恋关系,转换到我们对环境和他人产生的情感。接下来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你同样还会经历相遇时候的欣喜和分别时候的悲伤,在得到与失去这种情绪里徘徊。人生就是这样,有的时候甚至都来不及跟青葱岁月说再见,我们就已经不知不觉长大了。

    校园生活是我们成长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生活又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你进入高中后,目标明确,努力学习,时间管理也很严格,以致连校园都没来得及好好逛一遍。你知道自己的需求是什么,把舍与得的关系处理得很好。其实,生活中到处都有风景,有的是在图书馆里学习的风景,有的是在花前月下的风景,有的是刷题后成功的喜悦,有的是音乐会上美妙的共鸣。记得杨绛先生曾经说过:“如果这个地方让你有深深的怀念,那么你成长中很多美好,就在这里绽放过。”

    遇到怀旧的伤感,不需要快速转移注意力、屏蔽自己的情绪,可以尝试让这种感受尽情流淌,让自己的情感更加丰富起来。我们能欣赏花开的欣喜,也要能接受花落的归属,生命中经历过就是一种成长。

    当然,我们也要明白这种情绪背后的需求是什么。在每年这个栀子花开的季节,有太多的情愫产生。有与同学或老师难以割舍的情怀,也有很多未曾解开的情结。如果这种情绪的背后是对未来的不知所措,我们最好的应对方法就是去面对,与过去告别,向自己的高中生活说声“再见”。高考过后,你可以约同学到学校看看老师,或者去校园某个角落发发呆,到饭点的时候去食堂跟打饭的叔叔、阿姨告个别。虽然曾经朝夕相伴的学校将成为你的母校,但母校欢迎每一个学子“常回家看看”。

    大耳叔叔

============================================================

    案例反思

    校园生活是我们成长的必经之路,成长中的喜怒哀乐很大一部分都与校园有关。人们的怀旧情怀,大多会定格在25岁之前的内容,这是由于大脑功能在不同时期发挥作用不同所致。

    人类大脑中负责感知情感的神经核团——杏仁核在15岁时就发育成熟,在这个阶段,青少年能体会到各种丰富的情绪,但因为负责控制情感的前额皮质要到25岁左右才发育成熟,因此,成熟状态不一致的生理结构,让发育中的儿童、青少年能像成人一样感知情绪,却无法控制情绪和行为。

    在25岁左右,大脑中的前额叶基本发育成熟了,人们能有效调和产生的各种情绪,很好地控制情绪的变化。因此,一旦进入社会,人的情绪就相对稳定了很多。

    (作者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心理高级教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心理治疗师)

    大耳叔叔心理信箱:3548004514@qq.com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