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5月12日 星期五
蜀绣:百针绣尽千年美
□ 高桃芝
图为蜀绣大熊猫 视觉中国供图

    非遗文化之窗

    “芙蓉城三月雨纷纷,四月绣花针,羽毛扇遥指千军,阵锦缎裁几寸……”在央视春晚上,李宇春深情演唱的这首《蜀绣》,让中国四大名绣之一的蜀绣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

    蜀绣,又称川绣,是以四川成都为中心的刺绣品总称,以蚕丝和彩线在丝绸、软缎等织物上绣制出精美图案的传统工艺。产地主要集中在成都、温江、郫县(今成都郫都区)等。成都平原自古为蚕桑产地,蜀绣取用得便,从而以严谨细腻、光亮平整、构图疏朗、浑厚圆润、色彩明快等独特的风格著称。

    蜀绣起源于川西民间,最早可追溯到3000年前的古蜀时期。从汉代起,朝廷开始在蜀地设置“锦官”,经营管理丝织业,成都也因而得“锦官城”别称。西汉文学家扬雄在《蜀都赋》中写道,“锦布绣望,芒芒兮无幅”,反映了当时蜀地纺织、刺绣的繁盛景象。到了宋代,蜀绣美名更是扬遍神州,文献称蜀绣技法“穷工极巧,冠于天下”。清朝中叶以后,蜀绣逐渐形成行业,当时各县官府均设“劝工局”以鼓励蜀绣生产。成都市现有郫都区安靖镇、青羊区两个四川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蜀绣之乡。20世纪70年代末,川西农村“家家女红,户户针工”,人数达四五千之多。

    蜀绣品种丰富,除纯欣赏品绣屏以外,还有被面、枕套、衣、鞋、靠垫、桌布、头巾、手帕、画屏等,既有巨幅条屏,又有袖珍小件,是观赏性与实用性兼备的精美艺术品。其题材大多以芙蓉、熊猫为主,也有鲤鱼、荷花、鸳鸯等系列,形成了浓厚的地方风格。蜀绣共有十二大类130多种针法,其中常用的针法有晕针、铺针、滚针、截针、掺针、沙针、盖针等。各种针法交错使用,变化多端,或粗细相间,或虚实结合,阴阳远近表现无遗。这些传统技艺既长于刺绣花鸟虫鱼等细腻的工笔,又善于表现气势磅礴的山水图景,刻画的人物形象也逼真传神。

    蜀绣制作工艺有选稿、制稿、上绷、配线、刺绣五个环节,每个环节都细致讲究、不容疏忽。刺绣的基本要点,按顺序由下到上、由远到近、由内到外,环环相扣、层层叠加,针迹整齐、疏密得当,最终达到平、匀、齐、密、洁、亮的整体艺术效果。

    千百年来,无数巧夺天工的蜀绣作品化丹青浓彩于丝绢之上,如同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宏图巨制,描绘着变幻莫测、鬼斧神工的艺术风貌,又如一曲曲跌宕起伏的交响乐,演奏着美轮美奂的千古绝唱。较早的实物见证,是北宋《双冠图》,绣料为绫地,绣品高44厘米,宽30.7厘米,上绣鲜艳的鸡冠花,一只公鸡昂首催晓,钤“明昌御览”玉玺,绣工精细,仿佛穿透了历史、定格了时间一般,将千年风雅凝固于此,完美展现了宋代蜀绣“画绣”的特点,精妙绝伦,技艺高超。

    蜀绣的一大特色便是双面三异绣,即两面异形、异色、异针法。如蜀绣中经典的作品《九子·熊猫》,在薄如蝉翼的半透明绣纱上,正面是围坐在松下的9个童子,背面却是两只熊猫盘坐在树下。令人称奇的是,根本找不出针脚在哪里。双面三异绣虽令人惊叹不已,但真正有能力完成此高难度系数的人却寥寥无几。据说,在整个川渝地区,能绣制三异绣的蜀绣大师总共不足10人。

    公众熟悉的蜀绣产品首推人民大会堂四川厅的《芙蓉鲤鱼》绣屏。在一块浅米黄色绸缎上绣上3尾悠然游动的金色鲤鱼,鱼眼、鱼尾、鱼鳃、鱼唇活灵活现,再配上俏丽鲜艳的芙蓉,观者只觉水波微漾,鱼行花开,竟比站在水塘边观鱼还要逼真和生动。尤其是鱼身光滑而柔软的线条,彰显了刺绣艺人鬼斧神工般的高超技艺。整幅作品以针代笔,以线晕色,共使用50多种不同的刺绣技法。

    蜀绣在国际上已享有很高声誉,1915年荣获国际巴拿马大赛金奖;2006年5月,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成为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保护品;2019年11月,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蜀绣,凝聚着川人灵巧的精湛技艺,蕴藏着独具风情的文化灵魂。艺人们用一根绣花针,带着五彩丝线于软缎上翩翩起舞,绣出了传承千年的绚烂蜀绣,氤氲出一抹中国水墨画般的淡雅意境。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