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岁尾,大家都在进行工作总结。其实,家长也应该总结、提高,在新的一年努力“进阶”成“新”家长,实现新作为,和学校一起助力孩子成长。
放长线:树立新目标
减负背景下,急功近利的“鸡娃”行为相对被抑制和弱化。学校更加注重学生的健康全面成长,家长也应当将眼光放得更为长远,真正树立起“首先培养一个健全人”的教育目标。
转变对成功的期待,身心健康远比“浑身武艺”更重要。摒弃单方面规划孩子“成功”人生的盲目行为,以孩子身心健康发展为首要追求,保护好孩子的天性不被随意泯灭,尽量发展孩子的兴趣,为他们的人生可能性奠定持久基础。家长最好学习一些脑科学和心理学知识,多视角观察孩子,科学养育孩子。
重塑对学习的认识,能力素养比纯粹的知识更重要。随着获取方式的多样化和便捷化,知识越来越成为学生增长能力的载体和过程,而非结果。当前的学校教育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不是单纯传递知识,家长应该引导和帮助孩子多做事、多交流,多走进社会与大自然,更好认识自己、完善自己。抽出时间与孩子共同阅读,与孩子一起参与体育运动,鼓励孩子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都是家长不错的选择,也是增加孩子人生积累的必要过程。
正视个体发展的过程,成长不可能一蹴而就。一个人从出生到生命终结,是一个动态发展、成长的过程。我们要给孩子铺设出一条可容错、善纠错的成长路径,与孩子一起规划近期、中期、长期发展目标,商讨达到目标的方式路径与衡量标准。
抓细节:感受新过程
学校课堂越来越从教师单纯灌输走向了引领学生主动探究,学生在课堂上有了更多、更丰富的学习体验。对于家长而言,要学会从细节处下功夫,带领并陪伴孩子一步步长大。
注意观察孩子的小变化,细微处助力。可以每周了解一次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通过课堂笔记、班级群、班主任的信息等方式关注孩子的学习状态;通过交谈了解孩子在学校参加活动及与同学交往情况。在真实的过程中发现真实问题,帮助孩子解答疑问,慢慢成长。
关注并参与重要节点,不错过孩子的成长。从出生到幼儿园、小学、中学,孩子在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特点和需求,也有不同的成长体现,家长要主动学习,了解孩子的需要,不错过关键时机,及时提供应有的支持与帮助。
陪孩子一起经历困难,强化爱的供给。家是爱的港湾,家长是爱的化身,孩子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家长第一时间传递的应该是爱与关心,而不是打击和苛责。家长要与孩子共同打败困难,而不能帮助困难打败孩子。
重反馈:建立新沟通
学校改革已经更加注重对学生的过程性和表现性评价,而非像以往“一考定终身”。家长面对孩子的成长要有更多的评价意识,在相互反馈和共同评价中提升亲子沟通的效果。
制定各类规则,让沟通有清晰的边界遵循。家长要同孩子共同商制学习、生活中的规则,一方面通过规则规范孩子的行为,同时让孩子知道不论在家里、学校,还是将来进入社会,都会受到规则约束,不能任性而为。
一起复盘,让孩子自主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设想。面对不太理想的事件,少些指责和空洞说教,多带孩子一起复盘过程,引导孩子主动发现存在的问题漏洞,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法,培养孩子的反思能力。
少评判是非对错,多进行观点交流。不简单评价孩子的对错,在了解孩子内心想法的基础上,与孩子平等交流,可以分享自己的观点看法,或者用自己的经历、经验为孩子提供借鉴参考。
(作者系北京市学习科学学会项目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