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6日 星期五
别让“窝里横”伤害你最亲近的人
□ 曹大刚

    大耳叔叔:

    您好!

    我在家里的时候,有时生气了,跟老妈说话就会大声嚷嚷,她总说我是“窝里横”,让我有能耐去外面横!可我在外面却特别怂,一直是同伴眼中的“老好人”,即使同伴说得不对,我也不敢反驳,总是乐呵呵地附和。有时候,我想提出一点自己的看法,可看到别人目光在直视着我,就吓得赶紧把想说的话吞到了肚子里。

    其实,我也不愿意成为同伴眼中的“老好人”。在他们眼中,“老好人”就应该没有态度,说啥都行,没有脾气。也许是因为我在外面太怂了,一旦回到家就想改变这种感觉,喜欢趾高气昂地对父母发号施令,稍不满意还会对父母大声指责,经常去戳他们的痛处。爸妈和妹妹虽然都习以为常了,但其实我也不想这样。看着父母默不作声的样子,一方面我觉得自己内心的情绪得到了宣泄,特别放松。但另一方面,我又感觉特别愧疚和难过。我该怎么做才能不“窝里横”“外面怂”呢?

    里建(化名)

============================================================

    里建同学:

    你好!

    感谢你的信任,你有很好的自我觉察能力,能察觉自己在不同的情景下行为发生的变化。在家的时候,你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发号施令的强者形象,因为一直被家人包容接纳着,你可以随意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自己的意愿也会在家人的面前全面呈现。我很欣慰你有这样爱你的亲人。

    在外面的时候,连你自己也感到行为有些偏差,很“怂”,不敢表达和坚持自己的想法,处处遵循大家的意见。虽然从好的方面来看,你体现了团队精神,但却压抑着自己的真实想法。

    从心理学来看,“窝里横”可能与外界过分压抑有关系。精神动力心理学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人格社会面具”,这也是我们适应社会的一种能力。我们希望在社会中想要扮演的角色或者身份,能够得到自己和他人的认可,让自己的社会形象有利于社交。

    比如在学校,你可能是“勤奋刻苦”的好学生形象,这个形象更符合环境对我们的要求,也更容易让你适应环境。一些成绩较差的同学,面对班主任“周末你都在忙什么”的问题,他们一般也都会回答“大部分时间在学习”,这也是他们的“人格社会面具”在面对老师时的具体表现。

    不过,“面具”戴久了,也会起到一些负面作用。如果人们为了适应社会,选择了一种自己内心并不认可的“面具”,这种并非遵循内心意愿的选择,会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压抑到潜意识中。但这是一个精神内耗的过程,常常让人感觉特别痛苦,而且往往得不偿失。比如,曾经有个不想报考医学院的学生,为了完成家长的夙愿,屈从了父母给的“面具”,不得不选择就读医学院校,后来实在没有兴趣,不得不退学。

    温暖的家庭是让自己放松的地方,不需要带着沉重的“面具”去压抑地生活。或许你因为对自己目前现阶段的“人格社会面具”不是很满意,所以把自己的负面情绪都带回了家里,把这些情绪宣泄给了家人,在这些情绪被家人接纳回收的时候,你自己因为卸下了“面具”感觉会很舒服很轻松,但这也往往可能伤害到你最亲近的人。

    我们不妨调整一下自己的“人格社会面具”,选择一个让自己的内心更能接纳的,让自己潜意识中最真实的自己和意识中的自我融合一下,在适当的场合把自己最真实的感受表达出来,让更多人了解自己。

    在家里,你可以尝试一下社会心理学中常用的沟通策略,多用“我语言”,少用“你语言”。所谓“我语言”,是以“我”开头的话。例如,当你不喜欢妈妈给你买的衣服时,可以对妈妈说:“谢谢老妈,这件衣服我不是很喜欢。”这样,你站在自己的角度,描述的是你自己的感受,并提出自己的诉求。而“你语言”则是指以“你”开头的话,用“你语言”更像是对对方的要求。这两种方式可以表达相同的意思,但区别在于给对方的心理感受完全不同。比如,面对老妈给你买的衣服,你说“老妈,我太黑了,这件衣服好像不太适合我噢!”和“老妈,你怎么买这么难看的衣服呀?”这两句话,后者听起来更像是在指责妈妈,可能会激怒妈妈的自我防御机制,进而激化矛盾。

    认识自己,觉察自己,是良好沟通的开端。希望你今后不再“窝里横”哦!

============================================================

    案例反思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最终要向实现自我同一性方向发展,让社会的自我和内心的自我进行统一。无论是在“家里横”还是在“外面怂”,这都是阶段性的自我探索融合。觉察自己内心的需求,适当的时候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让潜意识里的自己和意识中的自我进行融合,打通对话的通道。同时,在家也要尝试改变沟通的策略,让亲情更融洽,让温暖和睦的家庭氛围长存。

    (作者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心理高级教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心理治疗师)

    大耳叔叔心理信箱:3548004514@qq.com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