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中国供图) |
□ 科普时报记者 陈 曦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2020年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显示,2020年全国因艾滋病死亡的人数为18819例,是报告死亡数排名第一的法定传染病。
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感染内科主任医师马萍表示,虽然目前艾滋病还不可完全治愈,也没有有效的疫苗预防艾滋病毒(HIV)感染,但艾滋病却是完全可以预防的。随着对艾滋病研究的不断深入,除了暴露后预防,还可以通过暴露前预防来为遏制艾滋病增加一层保护膜。
暴露后预防最晚不要超过72小时
目前,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已经非常明确,主要有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接触传播。针对上述3种途径,预防HIV感染的主要措施包括:切断HIV的性接触传播,正确使用安全套进行安全的性行为;拒绝毒品,不共用针具;避免医源性的艾滋病传播;阻断艾滋病的母婴传播途径。
除了这些常规的预防措施外,艾滋病毒的暴露后预防也尤为重要。“暴露后预防强调‘暴露于高HIV感染风险之后’,是指尚未感染HIV的人在发生可能的暴露后,在72小时之内服用特定的抗病毒药物,连续服用28天可以预防HIV感染的方法。”马萍介绍,服用特定药物可以阻止HIV侵入人体和扩散。暴露后预防的效果通常越早越好,一般在高危行为后2小时内使用阻断药物预防效果最好,在24小时内通常也有效,但最晚不要超过暴露后72小时。
高危行为频繁者更适合暴露前预防
“不过暴露后预防只适用于高危行为发生次数较少或者频率较低的人群,高危行为频繁的人群则更适合采用暴露前预防。”马萍说,据2021版《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暴露前预防手段适用人群包括男男性行为者、不使用安全套的男性、跨性别者、性工作者、多性伴者、性传播疾病患者、共用针具或注射器者等。
截至2021年5月,全球已有包括我国在内的100多个国家将暴露前预防纳入艾滋病的诊疗指南中。
与HIV感染者不同,暴露前预防不一定需要终身服药,既可以采取连续预防用药方案,也可以采用按需服药方案。“按需服药方案又称‘2-1-1方案’,指的是在预期性行为发生前2-24小时服用2倍剂量的药片,在性行为后,首次服药后的24小时及48小时各服用1次单剂量的给药方式。”马萍介绍。
如果在一年中多次使用了暴露后预防,建议转用暴露前预防。如果暴露后预防的使用者在服药28天后仍存在较大HIV感染风险,也可以转换为暴露前预防的方式。
暴露前预防需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之所以暴露前预防可以预防HIV感染,其主要原理是药物有效成分会进入细胞内,中止HIV侵袭细胞过程中的反转录过程,从而阻断HIV进入细胞核,避免HIV感染的发生。”马萍说。
需要注意的是,只有明确为HIV阴性且处于HIV高暴露风险的人群才可使用暴露前预防。马萍提醒,如果已经感染,却错误地使用了暴露前预防方案用药,反而可能导致病毒耐药。“所以,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不能自行服药。”马萍强调。
研究表明,在坚持使用暴露前预防用药的前提下,每日服用药物可将通过性传播感染 HIV 的风险降低99%,对于男男性行为人群,每周服用4次的暴露前预防用药,对HIV感染预防的有效性可达96%。我国开展的暴露前预防现实世界研究,在校正了依从性后,对HIV感染的预防效果甚至达到了100%。
虽然暴露前预防用药对于HIV感染的预防效果很好,但是马萍建议,使用暴露前预防用药的同时也要使用安全套,因为安全套不仅能预防HIV,而且对于梅毒、淋病等性传播疾病也有很好的预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