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04日 星期五
疫苗接种率达90%以上,疫情防控能放松吗
□ 科普时报记者 张佳星 付丽丽

    我国新冠疫苗接种人数已经超过13亿人,接种率达到90%以上。90%以上的新冠疫苗接种率是否意味着人群免疫屏障已经建立?疫情能否得到尽快控制?科普时报记者为此采访了有关专家。

    90%接种率代表免疫屏障已建立?

    阻断疫情还须充分降低感染率

    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福认为,阻断疫情需要免疫屏障,疫苗建立的免疫屏障可提供4级防护,防感染、防发病、防传播、防重症和死亡。从全球已有的大数据来看,新冠疫苗防重症和死亡的效果很好,这一级防护的免疫屏障基本建立起来了。但由于病毒的变异特性,在防感染、防发病、防传播上的免疫屏障仍需加强。

    康希诺生物首席科学官朱涛介绍,国际国内多个研究表明,无论接种哪种技术路线的新冠疫苗,体内中和抗体都会很快提高,但衰减也较快。例如国外的mRNA疫苗临床数据显示,打完第3针6个月之后,人体内的中和抗体水平变低,因此,有国家通过不断打加强针来阻断疫情传播,比如以色列等国开展了原始株疫苗的第4针、第5针接种,但这并不是长久之计。

    在朱涛看来,要想阻断疫情,疫苗的作用不应仅仅是降低发病率,还必须充分降低感染率,这样才能真正控制住疫情。如果疫情总是不能被阻断,人群中总存在新冠病毒的感染和传播,就意味着它有机会不断发生突变,产生新变异株,形成一个感染-变异-疫情发展-再感染的循环。

    老年人足不出户也要接种疫苗?

    家庭内传播是重要途径

    很多人有疑问,老年人尤其是卧床不起的人,每天不出门,还需要打疫苗吗?

    全国新冠肺炎疫情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指出,阻断疫情的关键是要完成接种第三针疫苗,尤其是老年人和有基础病者。一旦疫情大规模暴发,家庭内传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居家不出的老年人同样会被感染。而且这些老年人是重症或死亡的高风险人群,更需要接种疫苗,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

    “疫苗接种是一个主动免疫的过程,通过疫苗接种把没有致病性的病毒抗原打到体内,激活人体的免疫反应,产生大量的中和抗体,一旦病毒入血以后,可以快速中和病毒,不让它进一步侵害人的组织细胞。由于老年人本身免疫功能较弱,其产生的抗体水平相对低。但是接种第三针后,抗体水平明显提高,可以达到保护效果。”王贵强说。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疫情中,不管是国外的蛋白疫苗还是国内的灭活疫苗,只要是完成了三针接种,其保护率均达到了98%以上。

    “再加强”是在原有基础上“修补”?

    采取新的疫苗策略

    很多民众关心,国内的第四针、第五针是不是也在路上了?

    在高福看来,人和病毒的博弈就像“猫鼠游戏”,始终在较量,免疫屏障建立后,又会出现突破感染。他呼吁大家不要有“疫苗犹豫”,应尽快接种加强针。

    王贵强认为,序贯加强和同源加强都是“再加强”的可行方案。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同源和序贯加强都可以提升免疫保护效果,但序贯加强产生的抗体水平要高一些。

    丽珠单抗科研攻关负责人胡振湘也认为,“再加强”不能是在原有疫苗基础上进行的“修补”,而是要采取一种新的疫苗策略。不同技术路线的疫苗进行序贯加强非常关键,可以比同源加强诱导出更高的中和抗体。

    据介绍,目前国内唯一完成奥密克戎变异株大型三期临床研究的丽康V01疫苗研究显示,通过给疫苗武装出“三头六臂”激发出辅助抗体和T细胞反应,其对包括奥密克戎变异株在内的新冠病毒,人群绝对保护率可达到61.35%。

    朱涛则认为,激发黏膜免疫可更早阻断病毒传播,这正在成为一种共识。他说:“激发黏膜免疫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使用,可事半功倍。它让人体的黏膜表面产生IgA和细胞免疫,在新冠病毒刚进入时即可被捕获并清除,对阻断传播有更积极的意义。世界各国目前也有十几个鼻喷、吸入式疫苗的临床产品在研。”

    “至于后续是否会打第四针,打什么样的第四针,国家会根据疫情形势和风险收益比作进一步研判。”高福说。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