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23日 星期五
秋分之时庆丰收
□ 高桃芝

    豆棚瓜架

    巧了,今年的9月23日,正是秋分,也是“中国农民丰收节”!

    当太阳到达黄经180度时,直射地球赤道,这天地球上昼夜均分,白天黑夜各占十二小时,因此被命名为秋分。作为二十四节气的第十六个节气,秋分一般是在公历每年9月23日前后。古籍《春秋繁露》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正好在秋季的中间,有着“平分秋色”的意思。

    过了秋分日,白天逐渐变短,黑夜逐渐拉长。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附向收敛闭藏转变,古人认为凡起居、饮食、精神、运动等方面皆不能离开“收养”这一原则,提醒人们要重视内守,养精蓄锐,为严寒的来临做准备。

    古人把秋分总结为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此时,因阳盛而发的“雷”逐渐收声;蛰居虫蚁以土封洞,防止寒气入侵;同时,空气中的水汽逐渐“干涸”,夏日的湿润要等来年,气候上则表现为少雨。入秋以来,北方降水开始减少,而南方在秋分后也逐渐进入少雨时期。

    许多地区在秋分这天有吃秋菜的习俗。秋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秋碧蒿。每逢秋分时节,全村人都会在凉快的秋风中去田野采摘秋菜,与新鲜鱼片放一起熬制成“秋汤”,其用意为强身健体、阖家安康。因而又有谚语:“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

    “秋分到,蛋儿俏。”在秋分日择一个光滑匀称的新鲜鸡蛋,轻轻地在桌子上将它竖起来。其原理,据说是在秋分这一天,地球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处于一种力的相对平衡状态,因而鸡蛋就容易竖立。

    据考证,我国很早就以“秋分”作为耕种的标志。“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这是流传华北地区的农谚,道明了播种冬小麦的时间。此外,人们对秋分节气的禁忌也总结成谚语,如“秋分只怕雷电闪,多来米价贵如何”“秋分不割,霜打风磨”……

    秋分前后“银棉金稻千重秀,丹桂小菊万径香”,各地五谷丰登、瓜果飘香,那忙碌的秋收,更红火,更喜庆,更壮观。农民也在秋耕、秋种中将勤劳致富的美好祈愿再次播下。秋分时节,农民收获了“春生夏长”的硕果,开启了“秋收冬藏”的篇章,一年辛劳所获颇丰,三季农忙即将休止。

    2018年起,“籉笠就绪,仓箱可期”的秋分,被定为我国致敬农民、礼赞丰收的“中国农民丰收节”。正所谓,“秋分到,丰收至”,家乡人在秋分日因地制宜举行“庆丰收迎盛会”为主题的丰收节,让人们在享受农耕文化的精神熏陶之余,以节为媒,释放情感,在那山、那水、那田中传承文化、寻找归宿。线上线下展示农时农事、民俗文化和农产品展销及科技展、“庆丰收”农民健身体育活动、乡村美食、直播带货等各种喜闻乐见的联欢活动,徐徐展开一幅幅绚丽的乡村振兴画卷。“中国农民丰收节”为秋分这个古老的节气赋予了新的深刻含义,更是推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有机融合,增强人们的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燕将明日去,秋向此时分。”秋期过半,露白风清,正是人间好时节,一切都是刚刚好。

    (作者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食品科普创作专业委员会会员)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