钆,元素周期表第64号元素。
元素周期表里的镧系元素是一个大家庭,彼此间的化学性质极为相似,很难分离。1789年,芬兰化学家约翰·加多林得到了一种金属氧化物,通过分析发现了第一种稀土氧化物——氧化钇,开启了稀土元素的发现史。1880年,瑞典科学家德马里亚克发现了两种新元素,其中一种后来证实是钐元素,另一种经法国化学家德布瓦博德兰提纯后,正式确定为一种新元素,这就是钆元素
钆元素源自硅铍钆矿石,价格低廉,质地柔软,延展性良好,在室温下有磁性,是一种比较活泼的稀土元素,在干燥的空气中比较稳定,潮湿中会失去光泽,形成松散易脱落的片状白色氧化物,在空气中燃烧能生成白色氧化物。钆与水缓慢反应,能溶于酸形成无色的盐,其化学性质与其他镧系元素非常相似,但光学和磁学性质略有不同。室温下钆是顺磁性,冷却后呈现铁磁性,其特性可以用来改善永磁体。
利用钆元素的顺磁性,制作出的钆剂成为了一种很好的核磁共振造影剂。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自研发起,已经有6项诺贝尔奖与之有关。核磁共振主要由原子核自旋运动引起,不同的原子核自旋运动情况不同,依据在不同结构环境中不同的衰减所发射出的电磁波,即可得知构成这一物体的原子核的位置和种类,绘制成物体内部的结构图像。在磁场的作用下,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信号来自某些原子核的自旋,比如水中氢原子核。但是这些能自旋的原子核,在磁共振的射频场中会被加热,有点像微波炉,通常这种发热会削弱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信号。而钆离子不仅拥有非常强大的自旋磁矩,有助于原子核的自旋,提高病变组织被识别概率,而且还能神奇地保持冷却。不过,钆元素有一定毒性,医学上用螯合配体把钆离子包裹起来,以防止其进入人体组织。
钆元素在室温下有很强的磁热效应,其温度会随磁场强度的变化而变化,这让人们想到了一项有趣的应用——磁致冷。在制冷过程中,由于磁偶极子的取向,磁性材料在一定的外部磁场下会变热。当磁场移除并绝热时,材料温度降低。这种磁冷却可以减少氟氯昂等冰箱制冷剂的使用,降温迅速,目前世界上正努力开发钆元素及其合金在这方面的应用,生产出一种小型高效的磁制冷器。在使用钆元素的情况下能实现超低温,所以钆也被称为“世界上最冷的金属”。
钆元素的同位素Gd-155和Gd-157,在所有天然同位素中对热中子吸收截面最大,能用少量的钆元素控制核反应堆的正常运作,于是诞生了钆制轻水堆和钆控制棒,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了核反应堆的安全性。
钆元素同样具有很出色的光学作用,能制作光隔离器,类似于电路中的二极管,也被称为光二级管。这种光二级管不仅能允许光单向通过,而且能阻隔光纤中的回波反射,确保光信号传输的纯净性并提高光波的传输效率。钆镓石榴石就是制作光隔离器的最佳基片材料之一。
(作者系武汉市第二十中学化学教师、武汉市科学家科普团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