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学年,新的征程。如何教育学生正确看待学业成绩?如何教育孩子面对学习与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成长路上,老师和家长需助力孩子培养成长型思维,让孩子绽放属于自己的精彩。
树立成长型思维的理念
思维方式是个人信念或思考的方式,影响着自身行为及对他人的态度。有研究认为,根据个体对能力是否可以发展改变的信念,思维方式可以分为固定型和成长型两种。固定型思维是一种信念体系,认为一个人有着先天注定的智力、技能和才华。而成长型思维则是这样的信念体系,认为通过坚持、努力及专心致志地学习,一个人的智力将得以成长或发展。
“我数学不行,是因为我爸妈从小数学也不行。”“从小学开始,我作文就写不好。”这种将弱点合理化的固定型思维,导致孩子们不能专注于学习过程,甚至轻易放弃。“这学期的学习任务虽然具有挑战性,但只要我能坚持不懈,一定能取得满意的成绩。”相信只要付出努力、持之以恒,最终一定会成功,是成长型思维的核心。
脑科学研究表明,人的智力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大脑在人的一生中具有变化、适应及自我改变的能力,也就是说大脑神经具有可塑性。敢于挑战、不惧失败,通过不断学习促进神经消除不需要的联接,强化与创造新的联接,理解和信任神经可塑性是树立成长型思维理念的重要前提。拥有成长型思维理念,就会把困难和挑战当作自我学习和进步的机会,即使面对挫折也能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
建设成长型思维的学习环境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明天的你会感谢今天拼搏的自己”……校园文化墙上的标语提醒着每位学生,只要付出努力和毅力,再加上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学校应建设这样一种学习环境,帮助学生积极乐观地面对学习。一个人的情感、态度以及智力会因为不断地思考、学习而改变。
有心理学家认为,教师对学生在校表现的期望,会对学生产生长期的潜在影响。教师要秉持成长型思维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实施差异化教学。比如,教育学生学会从失败中学习,认识到失败也是回报。美国职业篮球运动员迈克尔·乔丹曾说:“在我的事业中,错过了9000多个投篮。输了约300场比赛。有26次大家信任我,让我投决定比赛胜负的一球,我却没投中。在我的人生中,我一再失败。而这就是我成功的原因。”
因此,我们要引导孩子改变对失败的反应,将学习上暂时的错误理解为对未来有帮助的“数据”,而不是当作能力差的证据。勇于面对失败,学会反思并重新思考,以新的方式迎接挑战。
家校协同营造成长型思维的氛围
如果孩子从老师和家长那里听到的是一致性的信息,将会极大地促进成长型思维的维持和发展。“看到宝贝每天都在坚持画画,这段时间真的进步好大啊!”“这次考得不理想真的没关系,我们一起想一想,下次该怎么改进呢?”拥有成长型思维的家长,善于利用机会表扬孩子付出的努力,而不是只看到成绩。同时,有意识地给孩子提供多种锻炼的机会。
“老师,孩子说您的朗读非常生动,很吸引人,激发了她阅读的兴趣。”“整个暑期,孩子都能够每天坚持学习,假期作业完成得很认真。”作为家长,不仅要重视孩子的努力、培养孩子的毅力,也要适时向老师交流孩子成长中的信息。家校协同营造孩子形成成长型思维的文化氛围。
学生、老师、家长,需要共同建构和培养孩子们的成长型思维方式。正如加拿大学者马克斯·范梅南所说,对孩子而言,那些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人才是真正的父母和老师。
(作者系深圳市龙岗区龙城高级中学地理正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