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8月12日 星期五
“十四五”科普 谋新篇开新局
提升农民科学素质,推动乡村振兴进程
□ 赵宏伟

    从去年开始,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集贤县通过探索新型土地经营模式,为农业生产插上了数字科技翅膀。通过专业化服务,将先进适用的品种、技术、装备等要素导入农业生产,化解了劳动力短缺困难。同时,利用农业大数据分析,对农户进行生产精准服务,通过专业分析和实际检验指导生产,实现农民利益最大化,有效破解了“谁来种地、怎么种地、如何种好地”的问题。农户与往年自种相比,每亩增收200元左右,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村集体共同发展目标,助推更好更快实现乡村振兴。

    这只是农业科普惠及民生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全国脱贫攻坚从取得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农民的科学素质得到了极大提升。伴随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工作在乡村的推进,许多农民由昔日只关心农作物知识,拓展到更广阔的科普领域,掌握现代农业信息技术的能力也有所提高。尽管如此,当前他们的科学素质仍不能满足乡村振兴的需求,还需要动员更多的优质科普资源和媒介,为农村居民进行多种形式的科普,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注入更多活力。

    农村科普要满足农民个性化需求

    自2006年国务院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06-2010-2020年)》以来的15年中,我国城镇居民具备科学素质者从3.6%提高到13.75%,农村居民具备科学素质者从1.0%提高到6.45%,二者差距从3.6倍缩小为2.1倍。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年-2035年)》明确提出,要面向农民等五类重点人群实施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在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面对推陈出新的生产经营概念和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有的农民在思想观念、生产理念、科学技术等方面仍存在不足之处。这就要求农村科普工作要围绕农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等发展目标,把农村科普融入到农村经济建设中,大力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进程。针对农村出现的新特点和新趋势,积极开展提升新时代农民科学素质的行动,让科普工作深入农村,深入农民中,满足农民个性化的需求和社会需求,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农村科普要融入现代化进程

    对农民的科普教育培训形式要多样化,要广泛开展农民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尤其是要充分发挥农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优势,积极探索创新农业科技社会化的服务模式,精准提高不同农民群体的科学素质,以科技服务辐射带动农民致富。

    农村科普不能满足于技术培训、科普活动、建图书室、建科普大屏等传统的科普形式,要打破目前科普工作的边界,融入到农村的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实现科普与文化建设、科普与产业发展、科普与农民教育、科普与基层治理的融合发展。要做到服务民生、服务产业发展、服务农村文化建设、服务美丽乡村建设、服务乡村治理的能力提升,从而实现农村科普新格局的形成。

    为进一步强化科普惠农服务意识,就要加大网络教育培训工作力度,扩大农民培训范围,帮助农民提高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能力,让科学成为当代农村的基础要素。建立新时代农村科普工作新机制,帮助农民理解科普工作,并融入到农村农业运行及农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要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高效科普工作中,积极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为农民提供高质量的精神营养

    新时期农民对科普的需求,不仅表现在对农业技术的需求上,还包括对精神文明的需求。要为农民提供高质量的精神营养,引导广大农民崇尚科学,培育农村文明新风尚。用科普方式改造农村文化,达到移风易俗、提升农村文明程度的目的,提高农民对伪科学、迷信的鉴别和抵御能力,引导农民树立相信科学、追求科学的生活态度。

    随着当前农业生产形态以及农村人口的变化,培育造就一支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要求、具有科学素养的青年农民队伍越来越重要。由于新时代青年农民知识结构的提升,他们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应用现代科技的能力也比老一辈人有所增强,他们有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有自觉培育科学素养的主动性,所以提高新时代青年农民的科学素养,加快推进农村科普工作,也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然要求和发展趋势。

    (作者系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科学传播中心助理研究员)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