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有道
用心理学提高学习力
近日,文旅部、公安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剧本娱乐经营场所管理的通知》,首次在全国范围将剧本杀、密室逃脱等剧本娱乐经营场所新业态纳入管理,并划出内容红线、采取适龄提示、限时等措施,加强对未成年人保护。这一举措让我们思考:年轻人热衷剧本杀背后有什么心理需求?家长如何理解并以健康的方式满足孩子的成长心理需要?
新兴娱乐形式隐藏不安全因素
剧本杀是桌面游戏的一种,有人扮演凶手,有人扮演侦探,玩家需要通过调查和层层推理,来找出凶手是谁。剧本杀集知识属性、心理博弈属性、强社交属性于一体,核心有三点:谋杀、角色扮演、解谜。
2021年消费调查报告显示,剧本杀已成为当代年轻人最喜欢的线下娱乐活动方式之一,参与者中30岁以下的占比75%,学生群体占到28%。
作为新兴行业,剧本杀日益火爆背后,也存在泥沙俱下的问题,我们也要关注其隐藏的不安全因素。现实中,剧本质量良莠不齐,不少存在死亡、暴力、暗黑的元素,或涉嫌低俗的情节……如果过于恐怖、刺激,容易让未成年人出现严重的应激反应。因此,很有必要对游戏进行分级限制,为青少年净化游戏环境。
剧本杀的一大卖点是“沉浸式体验”,玩家在游戏过程中很可能会有肢体接触。那么,如何界定是不是正常接触?实际上,既有心怀不轨的商家、玩家利用剧本杀的封闭场所打擦边球,也有别有用心的玩家组队陷害临时拼桌的玩家。所以,要教育孩子参与娱乐活动时注意礼节、尊重他人。同时,保护好自己,一旦发现问题,第一时间报警。
剧本杀折射的心理需求
剧本杀是互动性、沉浸性很强的游戏,隐藏着年轻人的心理需要:探险解谜、社交需要、释放压力。
人类天性好奇,喜欢故事。而剧本杀正是一个个有人物、有矛盾冲突、有故事情节的剧本。剧本杀通过“探险”完成解谜,获得独特成就感,得以在年轻人中流行开来。
现代人高度依赖智能手机,剧本杀的出现解决了部分社交需要。好的剧本杀能够映照现实、增加情感的交互性,在扮演游戏中快速了解其他人,锻炼互动能力。在有限的生命里多一些体验人生的机会,所谓体会角色人设,“百元买一段人生”。
人在生活中总会积累各种压力,通过欣赏艺术、玩游戏,能释放压力。恐怖电影、历险故事或者惊险游戏,让人体验到被死亡笼罩的恐惧、死里逃生的兴奋、压力释放后的愉悦。
善用游戏促进心理健康
面对青少年热衷于剧本杀等游戏的情况,家长堵不如疏,要了解孩子在做什么,尤其要了解孩子的心理需要。如果孩子有社交需要,那就要给孩子创造安全的社交环境,组织同龄人在公开场合社交。
青少年有压力很正常,家长不要斥责孩子无病呻吟,尝试和孩子一起做运动、旅游探险,或观看戏剧、电影,甚至鼓励孩子自己创作剧本、扮演角色,以释放压力。
游戏其实也常常被用在心理治疗中,沙盘游戏、桌游等都具有互动性和趣味性。希望心理专家等专业人士,可以参与制作适合父母子女一起玩的游戏,增强亲子互动。
家长要保持和孩子的交流,用成年人的阅历告诉孩子,游戏和故事不代表真实的生活,真实的人生可能是平淡无奇的。但,真正的英雄,是那些看清了生活的真相却依然热爱生活的人。
(作者系亲子作家、金牌阅读推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