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2月25日 星期五
文坛赛先生
再谈毛泽东与体育
□ 刘为民

    除夕夜,拜年加迎春的电话不断。其中,有好几位请我预测今年高考的作文题目,原因是去年媒体发表我的科普随笔,写“五四”运动前,毛泽东在著名的《新青年》发表论文《体育之研究》。不久,全国高考作文题目选摘了毛泽东这篇论文;接着相关传媒网站就此刊发图文,广为宣传。半年多来,屡屡有人联系我,猜测我具备应对考试的技巧和猜题押题的“才能”。直到北京冬奥会开幕以来,又多次参与到“足球胜负”“竞赛”“考场”“学霸”类的话题。我深感处处皆学问也处处能科普,不妨再谈谈毛泽东和体育,成才与成功,并从大家热议的足球说起。

    写作《体育之研究》时的毛泽东,刚满23周岁,还是湖南长沙第一师范的在校生。他认为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即后来的《新青年》)发刊词《敬告青年》里,讲的还不充分不全面;尤其对青年的健康体育——这关系到国民文化素质与精神体魄——缺乏论述,几成空白。所以毛泽东为了弥补陈独秀的疏漏,慨然执笔写下《体育之研究》。

    遥想当年,创刊《青年杂志》时的陈独秀如日中天,声名显赫;毛泽东有胆有识,还没有毕业就敢于对话“权威”,砥柱中流!他认为,“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体强壮而后学问道德之进修勇而收效远”。他特别强调“意志”是“人生事业之先驱”,“夫力拔山气盖世,猛烈而已;不斩楼兰誓不还,不畏而已;化家为国,敢为而已;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耐久而已”,指出“若猛烈,若不畏,若敢为,若耐久,皆意志之事”。总之,毛泽东真切地表达了他注重通过体育锻炼,来培养坚韧不拔的思想品格与民族精神。

    我读硕士毕业前,与复旦大学的湘籍教授陈子展先生有过书函往来,他青年时代在长沙读书时也喜欢踢足球,经常与毛泽东所在的湖南第一师范足球队比赛。因此,他对毛泽东的赛场风格记忆犹新:说“润之”当年以“二十八画生”(繁体字毛泽东三字共二十八画)署名征友、发表文章;身材魁伟,高达一米八还多,简直是鹤立鸡群了。当时,毛泽东是省城比较活跃的体育健儿,游泳、篮球、乒乓球等,无不技高一筹;最擅长的是足球守门,在长沙学界“小有名气,”“门前一站,对手的前锋一定会感受到震慑力”;很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陈子展还说毛泽东踢球时“认真、勇敢,守球门时沉着冷静”,在校际足球联赛中,甚至创下过“不失一球”的纪录。大家公认毛泽东是“运动健将级”守门员——“头脑冷静,反应灵敏,在场上两眼总是盯着滚来滚去的足球”。使对方的“射门总是被他‘没收’。比赛结束以后,队员们都竖起大拇指夸赞他,有的还过去拍拍他的肩膀”,可见毛泽东当年的赛场风姿深受大家喜爱。

    除了足球,毛泽东还喜欢篮球、乒乓球;尤其他认为乒乓球对场地要求低,器材简单,便于开展活动和锻炼,因而大力倡导。所以毛泽东任学友会“总务”时,曾给每个班配置了简易乒乓球台。当年的“学友会记事录”记载其“随处设席,无须专室”;“乃作木架12个,竹布网12片,每班各一”。在后来长期的革命斗争生涯中,打乒乓球一直都是毛泽东工作余暇的主要体育爱好之一:使用自制的球桌、球拍,他惯于直板——中指和食指在球拍前面,接、发、扣杀,步法稳健,球艺高超,还留下了几幅珍贵的照片。

    抚今追昔,我们要从百余年前孕育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时代环境出发,学习青年毛泽东关心民族前途的爱国胸襟,和敢于“对话”权威的勇气与胆识!毛泽东在延安接受斯诺的采访,曾谈到他写作《体育之研究》时说:“在这个时候,我的思想是自由主义、民主改良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等思想的大杂烩。我憧憬‘十九世纪的民主’、乌托邦主义和旧式的自由主义,但是我反对军阀和反对帝国主义是明确无疑的。”

    今天,我们钦佩青年毛泽东的知识信息丰富、思想立场鲜明,更要学习他胸怀中华,立足于民族振兴的远大理想而敢于拼搏的进取精神。不同时代的社会条件和要求也各不相同,青年朋友为了高考,侧重于时政热点学习、背诵某些知识等等,都是可以理解、无可厚非的。但不要迷恋什么“猜题押题”,要充满自信,且严格自律,正确面对考试、赛场和人生,就一定能够取得属于自己的成功、优胜和佳绩。

    (作者系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南京大学博士后)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