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美国华盛顿举办的第79届世界科幻大会宣布, 2023年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将在成都举办,这是继2007年日本横滨之后,世界科幻大会第二次落户亚洲城市,该消息引发网友广泛热议。事实上,自2019年春节档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上映以来,中国科幻就一直处于热度不减的状态。
新政策:为科幻发展培植沃土
《2021中国科幻产业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科幻产业总值为551.09亿元,2021年上半年科幻产业产值达362.92亿元。图书、影视、游戏和周边,是科幻产业主要分支。其中,科幻电影是最具魅力,也是最受世界公众喜爱的产品形式之一。近年来,一系列国家政策的出台,使科幻发展迎来黄金机遇期。
2020年,国家电影局、中国科协印发《关于促进科幻电影发展的若干意见》,从科幻电影创作生产、发行放映、特效技术、人才培养等方面出台10条加强扶持引导的政策措施,被称为“科幻十条”。不少业内人士认为,随着“科幻十条”的落地,中国科幻电影甚至整个科幻产业都将迎来“春天”。
今年11月,国家电影局发布的《“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将“扶持科幻电影创作生产,落实《关于促进科幻电影发展的若干意见》,推动提高国产科幻电影创作水平”纳入“新时代电影精品战略”。可以说,一系列政策的指引支持使科幻发展的土壤更加肥沃。
新期待:助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
面向未来,建设科技强国必须要有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这就需要大量有科学文化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作为支撑,科幻是关于未来世界的想象,对于激发想象力、培养创造力、推动科技创新具有独特作用。通过打造科学文化素质的高原,托起敢为人先的创新高峰。
今年6月,国务院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提出“实施科幻产业发展扶持计划”,包括“搭建高水平科幻创作交流平台和产品开发共享平台,建立科幻电影科学顾问库,为科幻电影提供专业咨询、技术支持等服务”等内容。这是在国家层面,首次将“科幻”纳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体系,反映出国家对科幻发展的新期待。从某种角度说,科幻在新时代承载着助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艰巨任务。
近期,一些省、市陆续推出相应规划或实施方案,科幻成为落实全民科学素质提升的内容之一。11月23日,《江苏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2021-2035年)》出台,提出“繁荣科幻创作,在科普作品评选比赛中设立单独科幻奖项,推动有条件的高校和中小学校成立科幻社团组织,举办青少年科普科幻作文大赛等活动,推动科幻产业发展”。12月8日,《重庆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出台,方案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设立科幻产业发展基金,打造科普文化基地、科幻产业集聚区、科幻主题公园等,搭建高水平科普科幻创作交流平台和产品开发共享平台”。
新征程:跨界联合营造共融生态
科幻事业、产业的繁荣发展,需要融通科学、教育、人文、艺术等领域,从政策引导、人才培养、奖项激励等多个方面发力,营造共融生态,激发更大动能。目前,科幻界、文学界、艺术界、教育界、产业界都已悄然行动,以开拓创新的生动实践共筑科幻发展的美好未来。
在评奖方面,相关评选范围开始不断拓展。一方面,科幻作品被纳入更多奖项评选范围。以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为例,该奖项是国内科普创作领域的最高荣誉奖。近日,在第七届评奖工作中,首次将科幻作品纳入该奖项评选范围。另一方面,科幻奖项的类别有所扩展。日前,第十三届华语科幻星云奖评选工作正式启动,该奖项首次设置高校社团奖,用以表彰积极参与或组织地区性、全国性或国际科幻活动的高校科幻社团(协会)。
在人才培养方面,面向青少年的创作活动不断涌现。除了“科普科幻青年之星计划”等已经持续多年的品牌活动外,又新增了一系列新活动。今年5月,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等单位共同主办的首届“鲲鹏”全国青少年科幻文学作品征集活动正式启动,活动面向25岁以下青少年。12月,首届全国青少年科幻文学作品征集活动在京启动,该活动由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等单位联合主办,旨在通过征文为广大青少年播撒科学的种子,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和爱好。
(作者系中国科普研究所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