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中国供图) |
□ 杜文民
人与自然
Hi,大家好,我是传说中新冠病毒最强变异毒株——“奥密克戎”。看到大家对我的到来似乎有些紧张,我觉得十分抱歉,我知道这两年我的家族成员给大家的生活和出行带来了诸多不便,甚至还深深地伤害了大家。对此,我也有些话想跟大家聊聊。
我的家族主导世界疫情大流行已经持续近两年,在此过程中,为了逃避人类的免疫措施,我们不断进行变异,从阿尔法、贝塔、伽马到德尔塔,每一次流行高峰的出现,都与家族成员的变异有关。
所以,当我带着50多处变异出现时,人们一度谈“奥”色变。其实,了解了我的前世今生,你们也许就不会那么恐慌了。
我的家族无比庞大
广袤世界里,病毒无处不在。但人类认识病毒的历史并不长,到今天为止也仅有120余年。
1892年,俄国生物学家伊凡诺夫斯基发现,造成烟草花叶病的病原能够透过细菌滤器。1898年,荷兰生物学家拜耶林克验证了伊凡诺夫斯基的发现,并首次明确了病毒的存在:一类比细菌个头小,能使植物得病(如烟草花叶病)的传染病原。
个头比细菌还小的病毒,体积仅为细菌的百分之一到十分之一。但它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几乎无处不在。
人类还不知道世界上到底有多少种病毒存在。截至目前,虽然已有数千种的病毒被正式分类,但可能还有数百万种病毒未被认识。
绝大多数兄弟姐妹不可或缺
在人们的印象中,病毒似乎只会给社会带来灾难,给人类带来痛苦。在数千年的时间里,病毒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像1918年的“西班牙大流感”就导致了5000万至1亿人死亡。到了20世纪,天花夺去了2亿人左右的生命。诸如此类的事件让许多人对病毒抱有长期偏见。
然而,真相却是绝大部分病毒对生命而言是必不可少的。大多数病毒对人类不仅不具有致病性,而且很多病毒在支撑生态系统方面还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维持着包括真菌、植物、昆虫和人类等生物有机体的健康。
威斯康辛-麦迪逊大学的流行病学家托尼·戈德堡说:“病毒在这个世界上的重要性远超过其做过的坏事。如果所有的病毒都突然消失了,世界的美好将持续约一天半,然后我们都会死亡。”
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的病毒学家苏珊·沙勒东也说:“我们生活在一个平衡中,一个完美的平衡,而病毒就是其中一部分,没有病毒人类就灭绝了。”
比如,噬菌体作为一种感染细菌的病毒,在世界上是极其重要的。噬菌体是海洋中细菌种群的主要调节器,海洋中90%以上的生物都是微生物,其中产氧浮游生物产生了地球上大约一半的氧气,而这一过程是由身为病毒的噬菌体促成的。
噬菌体每天杀死20%的海洋微生物和50%的海洋细菌,以确保产氧浮游生物有足够的营养进行高速率的光合作用,最终维持地球上的大部分生命。
不断变异是病毒的成长特性
地球上,广泛大量存在的病毒基本上对人类都是比较友善的,这是病毒的正常状态。相对于大量正常状态的病毒,极少数有害病毒的产生,是病毒变异的产物。导致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始作俑者之前其实就是我们冠状病毒家族中的一名普通成员,它在正常不致病状态的基础上,经过异常变异后出现了异常致病的冠状病毒。
作为新冠病毒的最新变异株,我仍然是一个典型的RNA变异病毒。RNA病毒是一种变异率很高的病毒,它不是纯种病毒,而是以大量准种形式混合在一起的病毒。
变异是病毒本身的一个特性,传播过程中,病毒是随时变异的。理论上,随时都可以检测出新的变异毒株。研究发现,正常人群中传播的病毒种群就有大量变异毒株,同一个人身上感染的新冠病毒也有多个病毒准种。只是现代科学还无法认识和掌握RNA病毒的变异特点,也就缺乏针对性的治疗方法。
变异的趋势是毒力不断减弱
与以前的新冠病毒变异毒株相比,我带有50多个位点突变,其中有30多个位于棘突蛋白,超过以前所有兄弟姐妹们变异的总和。但是,变异位点越多并不意味着我的毒性就越强。
我有两个特点。一方面我的传染性的确非常强。在南非,我的到来使得近期病例呈直线式快速上升,每日新增17000多例,上升速度甚至超过之前新冠病毒暴发时的速度。
但另一个方面,我的毒性低,因而致死率低。在每日大量新增病例的同时,死亡病例却没有像以前疫情暴发时那样迅速增加,我所造成的0.2%的死亡率,远低于暴发初期2%左右的死亡率。
在病毒世界,病毒变异总的趋势是毒力不断减弱,致病力和致死率降低,但传染性和免疫原性增强。目前来看,我的新冠病毒家族成员也遵循了这样的变异规律。
由于我有多个位点的大量变异,可以肯定的是,我的出现会降低现有疫苗的有效性,所以各国已经开始研制更有针对性的新疫苗。
在这里,需要提醒的是,虽然我感染人类后造成的大多数病例都是轻症,死亡率很低,但并不代表人类就该对我掉以轻心,对于那些抵抗力低下、具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来说,感染后仍有危及生命的风险,及早足量接种疫苗是人类最为有效的预防手段。除此之外,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减少旅行等手段也是很好的防疫措施。
此外,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避免熬夜,及时纠正自身内环境的不平衡,通过提高自身免疫力,来达到抵抗病毒侵袭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措施。
(作者系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药物警戒与药物评价中心主任、复旦大学兼职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