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9月24日 星期五
“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应落到实处
□ 庄文辉

    “十四五”科普

    谋新篇开新局

    国务院日前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指出,我国科学素质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落实“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以下简称“同等重要”)的制度安排尚未形成,组织领导、条件保障等有待加强。

    毋庸置疑,在科普事业发展和工作推进实践中,重科技创新、轻科学普及现象十分普遍,需要花更大力气,以更大的投入、更有力的举措将“同等重要”落地落细、落小落实。

    制约“同等重要”的现实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科普经费的投入方面,公共财政支撑科普事业发展的经费保障,存在着量的弱小和质的弱化之问题,离“同等重要”差距较大;在科普人才队伍的培养方面存在着量的弱小和质的不高的问题,热心科普事业发展的高精尖人才数量严重不足,难以取得大量的高质量科普成果;在科普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相较于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等一些公共文化设施,科技馆、科技类博物馆等科普场馆建设不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或社会效益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在科技成果评价体系建立方面,科普难以进入科技成果评价体系,科普的现实文化传承作用难以获得认同。

    制约“同等重要”问题是多方面的,产生的原因也是深层次的,认真查找分析产生问题的根源,对于实现“同等重要”、促进科普事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缺乏科普对科技创新和社会文明进步作用的认识,是导致制约“同等重要”问题的因素之一;当前,我国科普产业发展远远满足不了公众对科普事业发展的需要,发展科普产业更多地需要依靠公益性科普事业的需求牵引,客观上加重了科普对公共财政投入的依赖,也对科学合理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论是在体制机制、项目投入方面,还是在绩效奖励、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对科技创新的研究投入力度远大于对科普的研究。缺乏对新发展阶段科普内涵发展的研究,难以引起全社会共鸣,也是产生制约“同等重要”问题的重要因素。

    实现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比翼齐飞,以高素质的创新大军实现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是破除“同等重要”发展桎梏的本质内涵,也是科普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有着重要的现实需要。

    科普既是科技生产力的建设范畴,也是先进文化的建设领域,发展科普事业对于促进科技创新,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要不断提高科普经费的投入力度,不仅在总量上给予保证,而且在占比上不断提高。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指导意见》,全面准确评价科技成果的科学、技术、经济、社会、文化价值,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更好地做科普、更多地做科普,为解决科普供给侧问题奠定基础。

    应该充分发挥规划的牵引作用,抓住“十四五”开局之年,将实现“同等重要”、促进科普事业发展融入《科普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科技创新发展“十四五”规划》《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十四五”方案》等一系列计划、方案、规划之中,引导全社会关心科普、重视科普。

    此外,应积极开展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科普宣传周等群众性科普宣传活动,在全社会营造人人做科普、科普为人人的良好氛围;加大企业做科普的支持,引导企业投身科普产业发展,形成促进科普事业发展的合力;地方各级科协组织要积极主动争取党和政府对科普工作的支持,促进科普投入增加,努力形成“同等重要”的制度安排。

    (作者为南京市科协二级巡视员、高级工程师)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