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9月24日 星期五
游戏防沉迷不能单靠一纸限令
科苑视点

    □ 科普时报记者 陈 杰

    被喻为史上最严未成年人网游限制令的《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 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自9月1日实施以来,除了最初游戏产业界的一片哀号声和家长们整齐划一的叫好之后,国内的反响似乎并没有想象的大。

    也不是各界对此不够关心,实则这些年来出台的青少年网游限令屡屡被破防,人们对这一新限令的态度难免会掺杂一些质疑:限令很好,但关键还得看“疗效”!

    果不其然,前几天就有一则“60岁老人凌晨王者荣耀五杀”的游戏信息被截图疯传,而腾讯“玩家过了系统17次的人脸验证”的回复更是让不少家长抓狂,原来如此严格的限令瞬间就可以被“游戏账号租赁”和“隔代亲”等手段破防。随后中央宣传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有关负责人会同中央网信办、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门,对腾讯、网易等重点网络游戏企业和游戏账号租售平台、游戏直播平台进行约谈。

    其实,细看《通知》,很容易明白其为何被冠以史上“最严”了。2019年,国家相关部门就印发了一份《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其主要措施是游戏需采用实名制、未成年人每天游戏时长不得超过两小时等,在当时也属于“严令”了。新出台的通知则明确限制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每天玩网络游戏的时间为1个小时,而且这1个小时还明确必须在每周五、周六及周日,以及公共假期的晚上8—9点才能上线。一周7天总共就3小时,还是过时不等候的那种,否则就是自己主动放弃游戏时间。

    对比之下,2019年的那份通知就显得十分“宽松”了。而更为关键的是,新规之下那些想要像之前一样开小号或是以游客身份登录玩游戏的行为,也都将无法实现了。

    当然,令虽严,如何落到实处才是关键。

    高达17次的人脸验证,确实也难挑出游戏运营方在执行层面上的“刺”,但这种“漏洞”肯定不能简单地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来敷衍了事。在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这一问题上,相关企业应当承担起社会责任,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既要为行业健康发展尽一份力,也要为下一代的健康成长负责。

    当然,对于已经沉迷网络及游戏的青少年而言,不论是游戏运营商和家长如何严格控制,他们肯定会会想方设法创造玩游戏的机会,而这种能绕过实名认证、借用身份等突破身份限制的手段也肯定不会是限令唯一的BUG。

    网络及游戏防沉迷是一个社会问题,防沉迷工作更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首先,政府、游戏行业要始终把防沉迷作为游戏管理的重中之重,严格防沉迷管理的制度和执行,扎实推进防沉迷工作;其次,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更需要广大家长、老师更好履行监护教育职责,切实承担起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责任。

    孩子沉迷网络游戏,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虚拟世界给予他们极大的满足感,而这可能是现实世界缺失的,如父母关爱不够。当下,又正处于“双减”政策落地的关键时期,孩子们有些过剩的精力就更不能交给网络和游戏来释放,多带孩子多进行一些有益和有意义的亲子交流等活动,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网络和游戏对孩子们的吸引力。

    监管部门限制措施越来越严,出发点是为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但网络及游戏防沉迷,肯定也不能全依赖于一纸行政命令来解决。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