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7月16日 星期五
文坛赛先生
再议“体育之效”
□ 刘为民

    今年全国新高考Ⅰ卷的作文题目,选取了青年毛泽东的《体育之研究》中,讨论体质强弱变化与效用的一段话。遥想当年,毛泽东所讲 “身体会天天变化”,实质强调了人类生命的自然属性和社会意义;他指出耳聪目明和强弱关系的相互转化,正体现了唯物辩证的客观规律。所以,青年毛泽东认为“强者不必自喜”,“弱者不必自悲”,尤其是警告世人“如果滥用其强”,也“会转为至弱”等等,都是启迪文思,谈成才、写信念、抒发情怀和人生理想及社会发展的好话题——作文题目立意深远,要求明确,可谓取精用宏,守正创新的一个成功范例。

    1917年春,不满24周岁的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尚未毕业,他读了陈独秀的《敬告青年》一文后有感而发,才写了《体育之研究》,表现出过人的胆识与才华,比如倡导“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详细阐释“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是体育的效能和目的,还推荐他自创的“六段运动健身操”等等,这些至今看来仍然行之有效并极具深远、卓越的战略眼光。

    然而,伴随目前信息时代的来临和AI、区块链、云计算等高新科技的推广应用,特别是生态文明的崛起,关于“体育之效”的强弱转化尤其是“滥用其强”,也“会转为至弱”的警言衷告,作为建党百年大庆前的高考题目,是否也在提醒万千学子和社会:我们应该超越以往单纯的健身与康养,进而想得更深远、视野更开阔、追求更美满。

    毛泽东一生喜欢游泳、打乒乓等体育运动,他作为革命领袖,身体力行,率先垂范,留下了很多传世佳话和思想理论。今天,重读《体育之研究》,不仅要联系追求身健体壮的个体,还应该考虑人类作为整体,在自然界生物链顶端的“强-弱”变化。因为时转世移,社会发展到今天,科技革命与时俱进,环保生态今非昔比。我们已经认识到人类命运和自然万物相互交融,共享休戚,强弱转化,得失互惠而生死相依。

    人类的“身体会天天变化”,要保持面对大自然耳聪目明,和“强-弱”关系朝理想境界的转化发展,就必须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坚持生态优先和以人为本的有机统一;不断推动各环节、各系统的生态改善由量变转向质变,高屋建瓴地统筹生态环境全要素,探索并遵循自然生态良性发展的内在规律。

    今天,我们必须充分清醒地认识和正确评估人类的自然生态地位、前途及命运;就其处于“生物链”顶端来看,诚如毛泽东所说“生而强者”也“不必自喜”;应该兼顾地球生态环境的承受限度,适当而明智地控制人类社会的物质经济活动,广泛而深入地创造创新、发现发展绿色环保的生产生活方式;要积极设想并尽快实现良好生态为普惠公共产品的社会前景;将美丽生态和绿色发展理念,及时自觉地融入终身教育、医疗康养等领域;尤其在体育竞赛方面,对以往盲目崇拜、耳熟能详的“奥运格言”,应该大胆地提出质疑:那种“更快更高更强”式的“更更更”思维,即违背自然规律,也无限放大了人类私欲;不懂得体能有极限,竞争有禁区,还往往导致弄虚作假,贻害众生。

    总之,人是自然中的人,其体育和体能也就必然受到大自然的限制与规约。体育竞赛不过是人类社会“后发”的一项集体活动,理应本于自然,回归自然,这就要求我们首先必须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当年的“三九”严寒冰天雪地,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门口的水井旁,洗冷水浴;还经常邀请同学、朋友到附近的桔子洲头和岳麓山爱晚亭、云麓宫、白鹤泉等地露宿,与自然和谐共生,夜深月高到天明;还有后来73岁高龄畅游长江,正是他融入自然生态、体察山水情怀而领先时代的自觉努力。

    (作者系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南京大学博士后)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