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7月02日 星期五
冬奥气象监测有了“智慧哨兵”
科技冬奥伴我行
视觉中国供图

    气象条件与冰雪运动顺利进行息息相关,目前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气象保障筹备工作进入冲刺阶段。与夏季奥运会项目多在体育场馆内举行不同,冬奥会项目多在室外山地举行,地形复杂、局地小气候特征明显,对天气条件的要求更加苛刻。

    中国气象局冬奥气象中心执行副主任曲晓波说,冬奥比赛需要根据天气预报找到“窗口期”,精确的风、温度、湿度和能见度等的监测预报直接影响赛程安排、运动员比赛成绩和比赛安全。

    2017年8月,中国气象局启动“三维、秒级、多要素”冬奥气象监测网络建设工作,开始自主研发冬奥气象短临预报核心技术支撑体系。

    4年来,气象部门以冬奥赛场为核心,在北京城区、延庆和崇礼及周边铺设出“超精细复杂山地+超大城市一体、三维、秒级、多要素”冬奥气象综合监测网络,共布设各种现代立体探测设施441套。以北京睿图模式体系为核心,气象部门首次实现复杂地形下100米分辨率、逐10分钟快速更新的冬奥关键气象要素0—24小时高精度客观集成预报,研发了从短时临近(0至1小时)到延伸期(30天)的无缝隙精细化网格预报产品,实现了历届冬奥会最高标准的“分钟级、百米级”精准预报要求。

    北京冬奥会是近20年来唯一一次在大陆性冬季风主导气候条件下举办的冬奥会。大风、气温低、低能见度、降雪等将是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面临的主要天气风险,气象保障也可能需要应对复杂相态降水、沙尘天气等挑战。

    北京市气象台副台长、延庆赛区现场气象服务团队负责人时少英说,冬奥会雪上项目占比70%,且均在室外进行,项目不同、场地不同,对气象条件的要求也不同。

    曲晓波说,短期数值天气预报系统大幅提升了复杂地形和下垫面条件下温度、湿度、风场等要素预报的准确率,有助于为提前24小时的精细气象决策提供支持。

    精细不仅体现在预报精度提升方面,本次冬奥气象预报还根据不同项目要求 “量身定做”预报服务,努力实现“一项一策”。

    时少英说,我们不断和北京冬奥组委沟通,对接需求,了解到由于跳台滑雪场地的特殊性,需要关注环境风场和起跳点风速差异,同时针对空中技巧和雪上技巧对风的敏感阈值、大风对缆车的可能影响等,我们再进一步调整预报服务内容。

    除了比赛专项服务要求极高以外,作为世界规模最大的冬季综合性运动会,冬奥会的赛事周边气象服务保障同样需求巨大。

    今年3月,京张高铁沿线体量最大的车站——清河站,上岗了一位“智慧哨兵”,它不仅能全时段实时监测清河站区温度、气压、湿度、风向风力,还能运用人工智能“天脸”识别,全天候智能观测站区天空实景,用户可通过手机客户端实时查看监测数据。

    据河北省气象服务中心副主任曲晓黎介绍,针对冬季雨雪冰冻天气可能带来道路结冰等影响,气象部门利用路面温度精细化预报技术,将夜间路面温度预报误差降低至1摄氏度左右,为融雪除冰提供精准气象参考。

    由于北方冬季气温普遍较低,道路积雪、结冰等引发高速公路限行、关闭等情况时有发生,河北省气象部门与交通、交警等部门共同建立冬季融雪除冰应急保障机制,形成了路警联动、精准管控的三方合作模式。依据定时、定点的气象预报,相关部门可及时开展结冰路段精细化融雪除冰,保障公路交通的出行安全和通行效率。(本报综合报道)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