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21时起在我国云南大理州漾濞县先后发生5.5级、6.4级、5.0级中强地震,22日02时04分在青海果洛州玛多县发生7.4级地震。西南、西北一夜之间中强地震连发,大家对此充满好奇,难道地球又进入“振动模式”了吗?
其实,地球上每年要发生500多万次地震,平均每天有10000多次地震,大家一定要问,地球上每天发生这么多地震,我怎么就没有感觉到?其实,地球上大多数地震都发生在海底深处,对我们人类的生活并没有产生影响。那么,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影响和灾难的大地震常常发生在哪儿呢?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地球,由外向里,地球是由地壳、地幔、地核三层组成。而地壳由大小不同的板块构成,这些板块又在不停地运动中,通常情况下板块运动很慢,人类是感觉不到的。科学家将这些板块划分为六个板块,分别为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这些板块相互碰撞、挤压、错动的时候,就会在几大板块的交界地带以及板块内部积累应力,从而产生大的地震。
当科学家们将全球每年发生的100多次6级以上地震都标注在一张地图上时,惊奇地发现这些大地震并不是均匀分布在整个地球上。其中大部分大地震成带状集中分布在六大板块的边界,一部分发生在板块内部次级边界上。全球有三大地震带。最大的地震带就是一点儿也不“太平”的环太平洋地震带,全球80%左右的地震都发生在这里。其次,是有“全球第二大地震活动带”之称的欧亚地震带,发生在这里的地震约占全球地震的15%。第三条是海岭地震带,分布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的海岭,这个带上的地震震级不大,且多处在深海中,对人类影响也很小。
板块内部次级块体边界——大型断裂带上也会经常发生大地震。比如,从宁夏经甘陕交界、青海、四川到云南的这一地带,就是这样的次级块体边界,地震工作者称之为南北地震带,在这里就曾经发生1920年宁夏海原、1927年甘肃古浪、2008年四川汶川等一系列8级以上特大地震。另外,这些大陆板块的内部还存在更次一级的块体边界——活动断层带,这些区域也可能发生大地震,比如1966年邢台7.2级地震、1976年唐山7.8级地震、1999年台湾集集7.6级地震等都发生在板块内部各级块体的断层上。位于大城市附近板块内部大地震往往造成巨大灾难,而位于俯冲带上的大地震往往形成巨大海啸,同样会造成巨大灾难。
那么,这次云南的6.4级地震和青海果洛州玛多县的7.4级是否有关联呢?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原副所长高孟潭研究员认为,这两次强震相距很远,分属不同的地震构造单元。现有理论很难解释两个地震之间的关联性,更没有证据表明云南大理漾濞的6.4级地震触发了青海玛多的7.4级地震。但是这两次地震的发生可能具有相同的构造成因。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导致青藏高原不断隆升,强烈构造变动一直持续至今。导致青藏高原内部及周缘地震活动强烈,这可能是漾濞地震和玛多地震活动的主要因素之一。
地震伴随着地球诞生演化约46亿年了,它是照亮地球内部的一盏明灯,但是它的活动规律也错综复杂,对人类来说还有太多未解之谜,需要科学家们继续探索。
(作者系陕西省地震局信息中心高级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