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仲春傍晚时分,面南背北仰望天穹,刚好能见到“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格局。 徐刚 绘 |
星辰思语
在一些影视剧和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之类的说法,它们代表什么意思?究竟是什么来头?原来这和天文学还有不小的渊源。
华夏四民族,图腾成星宿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在我国古代称为四象,也称四灵、四陆或四神,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星空划分方式。四象的观念起源于上古时期华夏族群的图腾崇拜。据考证,华夏地区最早有四个主要民族:东夷、西羌、南蛮、北狄。古时东部沿海地区的民族称为“东夷”,以龙为图腾。他们中间有一部分人向南迁移,与南方苗蛮集团融合,形成了少昊族,以鸟为图腾。在西部地区(今甘肃、陕西、四川一带)活动的是古西羌民族,其中炎帝、黄帝支系最为强大,他们以虎为图腾,后来逐渐向中原迁移。西羌的一支,迁移到北海(今渤海)一带,和周边民族融合形成了以龟、鲸(均为水神)为图腾的夏民族,并与以蛇为图腾的修族联姻,这就是龟蛇缠绕(即玄武)图腾的来源。
随着天文学的发展,最晚在春秋时期,出现了28宿的星空划分方法。古人在春分日的傍晚仰观天象,按照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将28宿划分成了四段,每段对应一象,各包含七宿:鸟象在南,龙象、虎象分别在东、西方,龟蛇则隐没于北方地平线下。春秋战国时期,流行五行配五色之说,分别将青、赤、黄、白、黑与东方、南方、中央、西方、北方相配,最后就形成了东方苍(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鸟)、北方玄武(龟蛇)的说法。
通过观察黄昏时四象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人们可以了解季节的变化情况,并以此来安排农业生产。
苍龙是四象之中的第一象,包括二十八宿中的东方七宿,即角、亢、氐、房、心、尾、箕。涵盖的天区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室女座东部到人马座东南部这一段。古人注意到每当傍晚时分,苍龙从东方升起时,就意味着春天来临了,要开始准备春耕。这时整个苍龙的身子还隐没在地平线以下,只是龙头——角宿露出地平。所以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人们还把这天称为“龙头节”(也称青龙节),举行舞龙等活动,祈求祥龙行云布雨,灭虫消灾。
不过由于岁差现象(即北天极位置变化)的影响,“龙抬头”的时间,今人与古人所见已经相差了将近3个小时。
四月春光美,四象各当位
现在要想在黄昏时看到“龙抬头”,需要待到公历4月中旬左右,大致为农历二月底到三月初。此时,当夜幕降临大地,苍龙在东方呼之欲出,朱雀横跨于南天,白虎在西方半隐半没,玄武隐于北方地平之下,四象的方位正和地理方位相符。
往东方看去,可见三颗亮星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右下角处于东南方的这颗星就是角宿一,即室女座α星,它是苍龙的一只角。左边这颗高度更高,位于东偏北方向,名叫大角,即牧夫座α星。在古时候它曾被看作是苍龙的另一只角,不过它和角宿一的位置有点远,后来就被划分到了亢宿。今天的苍龙之角,指的是角宿一和它北边更暗一些的角宿二(室女座ζ星),它们相隔差不多一个拳头这么远(10度左右)。三角形最上面的那颗亮星是五帝座一,即狮子座β,属于太微垣。
西边则是已经半入地平的白虎七宿,剩下毕宿、觜宿和参宿尚未落山。毕宿大致相当于现在金牛座的牛角部分;参宿和觜宿是猎户座的主体,按《史记·天官书》的说法,这两宿即为白虎的形象。
在南方天空,朱雀七宿腾空展翅,从西到东依次是:井宿、鬼宿、柳宿、星宿、张宿、翼宿、轸宿。最西边是井宿,大致相当于双子座的右半部分,它与参宿相邻,刚过中天不久。最东边是轸宿,即现在的乌鸦座,位于东南方向的低空。鬼宿为朱雀之眼,星宿为朱雀之颈,张宿为朱雀之胃,翼宿是朱雀的翅膀。
随着夜色加深,苍龙渐起、白虎正落。面南背北仰望天穹,正好形成“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格局。“玄鸟(指燕子)司春,苍龙登岁。节物变柳,光风转蕙”,芳菲正四月,我们在欣赏春光之余,不妨也留心一下天上的风光吧。
(作者系北京天文馆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