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天下
这些年,笔者发现不少有品位的城市中,现代标志性雕塑往往很吸引人眼球。比如,位于上海世纪大道的著名雕塑——东方之光日晷。其以跨世纪的重大时间为主题,并且具有计时功能,受到好评。
位于北京市长安街西延长线石景山东部的北京国际雕塑公园,陈列了不少有创意的艺术雕塑,展示出“人文奥运”理念中鲜活生动的立体造型艺术。
到广州,你不可不看位于越秀山木壳岗的五羊石像。这是广州城市的第一标志。如今已成为海内外宾客到广州必看的著名景点。
2018年11月12日,在孙中山先生诞辰143周年纪念日,一座高十米的孙中山与宋庆龄夫妇双人铜像在武汉市中山公园圆形广场落成。这是迄今国内唯一一座孙中山夫妇双人塑像,也成为武汉这座大都市一座新的标志性雕塑……
雕塑艺术,是造型艺术的一种,又称雕刻,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雕塑用的可塑材料,包括石膏、树脂、粘土等,或可雕、可刻的硬质材料,如木材、石头、金属、玉块、玛瑙等。通过艺术家手中的雕刀和精湛的把捏手艺,创造出形态各异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情感、审美理念。
中国雕塑界的成功艺术家,与书画界的艺术家相比,知名者不是很多。有品位的雕塑展,也相对比书画展少。这是因为雕塑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比书法或画作,要求所具备的综合艺术素质更高。
中国新崛起的雕塑艺术达人中,吴为山可算一位。现任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的吴为山,是由风景系列油画作品广受关注的画家转为雕塑家的。特别是他近年来创作的中国古今人物雕塑,形神兼备,让人过目不忘。
不久前,笔者和朋友曾自购门票欣赏了在凤凰卫视北京中心举办的题为“超越时空的对话”吴为山雕塑作品展。展览有120多件雕塑艺术作品,吴为山先生以超越现实主义手法,用拍、打、揉、捏或用雕刀,以铜、铁、泥等原材料,塑造出各具特色的中国文化名人群像,这些人物中既包括华夏文明始祖黄帝、炎帝的形象雕塑,也涵盖了孔子、杜甫、范仲淹、白居易等著名思想家、诗人、文学家,还有近现代的钱穆、刘半农、闻一多等文化名人。
吴为山在人物雕塑上,重在写意。在一个吹笛女的雕塑前,他指着没有刻意显示出笛管,而只显示流畅性的人物身段和按笛的两手,让观众去想象,去回味。他说,中国艺术与西方艺术有个不同点,即中国艺术重在会意,以意悟像。
吴为山先生无论是作画还是雕塑,在深入生活的基础上,频频找到创作灵感。他以写意作为创作支点,承续中国文化艺术传统,突破西方雕塑的程式化语言,首倡写意雕塑理念。正是在这种恢弘深远的审美格局基础上,吴为山雕塑艺术,建构出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雕塑语言体系,成为当今中国雕塑艺术的标志性人物。笔者注意到雕塑展“民国人物”系列里,有座像根柱形的雕像,人物比例失调,从头到脚有一条开裂的缝,一直接到戴眼镜人物手中拿的胡琴。一看,雕塑的人物是民间艺人阿炳。吴为山先生称,这就是有意以这条开裂的缝,寓意阿炳一生与胡琴结缘,同时也寓意他那被撕裂的痛苦人生。
吴为山遁入雕塑大门,出于他那颗跳动不息的创新之心。1992年,他想为林散之书画陈列馆开馆做点什么。他最终决定创作雕塑——林散之。经过反复琢磨,雕像创作完成,在开馆揭幕式上引起强烈反响。林散之长子林筱之见后脱口赞道:“真是神工”。从此,吴为山萌发出为我国历代文化名人塑像的念头,雕塑创作一发不可收拾。比如,他创作的唐代诗人杜甫雕塑,通过雕塑展示舒广袖或仰天长叹等人物表情,把诗人的怀才不遇和落魄境遇,表现得淋漓尽致。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人民日报高级记者,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