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将于2021年4月1日正式对全球科学界开放,目前正征集来自全球科学家的观测申请。
自今年4月1日起,各国科学家可以通过在线方式向中科院国家天文台提交观测申请,申请的项目将交由FAST科学委员会和时间分配委员会进行评审、提出项目遴选建议,并于8月1日起分配观测时间。预计在“中国天眼”面向全球科学家开放的第一年,分配给国外科学家的观测时间约占“天眼”总观测时间的10%。
据悉,FAST科学目标与相关战略规划已确立多科学目标漂移扫描巡天、银河系偏振巡天、脉冲星测时、中性氢星系巡天、快速射电暴观测等多个优先和重大项目,不过,面向全球科学家开放的观测申请不限于这些领域。
两个月前,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在北京举行FAST运行情况和科学成果新闻发布会称,“中国天眼”完成国家验收以来运行稳定可靠,已取得发现逾240颗脉冲星等系列重大科学成果,基于FAST数据发表的高水平论文已达40余篇,并以其当今世界最强灵敏度射电望远镜的巨大潜力,有望捕捉到宇宙大爆炸时期的原初引力波。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台长常进表示,FAST验收运行以来取得的科学成果远远超过预期。FAST具有超高灵敏度,它会看到以前没有看到的宇宙现象,未来可以期待它在科学上带来很多大的惊喜。
去年12月1日,外媒报道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确认被誉为地球“两大眼睛”之一的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在一夜之间坍塌。长期在阿雷西博天文台工作的物理学家门德斯表示,“现在唯一在做类似研究的地方是中国的FAST,它比阿雷西博要灵敏。失去阿雷西博,就失去了一天24小时监控微弱无线电信号的能力,现在我们只有一只眼睛了。”
位于贵州平塘的“中国天眼”于2016年9月建成启用,进入调试期;2019年4月通过工艺验收并向中国国内天文学家试开放;2020年1月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开放运行。在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主导建设之初,即确立了“中国天眼”将按国际惯例逐步开放的原则。(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