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中旬,我在河北省正定县参观访问。这是我第三次来到这个位于华北平原中部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与2015年、2019年的正定之行不同,这次来不及参观隋唐以来的38处古建筑,也顾不上访问“三山不见,九桥不流”的民间传说,而是被“节约”这个词强烈地吸引着,还有对正定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所见所闻所感打好腹稿、提炼标题:正定归来话节约。
11月16日临近中午,我和同行的刘先生入住正定县城的金星假日大酒店。走进这大院落,靠近这大建筑群,来到这宽敞明亮的大堂,最吸引眼球的不是产品广告之类的展示,而是商场和电梯通道上方特别醒目的宣传版,它犹如报纸上的通栏标题,写着两行大字:“手牵手共创文明城 心连心铸魅力正定”。环顾四周,是井然有序的“讲文明 树新风”公益广告:“节俭养德 拒绝浪费食物”“公筷公勺 拒绝野味 从我做起”“节俭养德 文明用餐”……这是我此次正定之行最为深刻的第一印象。
办好入住手续,我们和石家庄、正定的朋友一起来到毗邻的镇州饭庄午餐。因为多年从事餐饮工作,我知道出自《清稗类钞·饮食·京师宴会之肴馔》的“饭庄”,通常只提供餐饮服务,不像大酒店那样具有食宿购物商务等多功能。当我们走进这家饭庄的庭院,透过明亮的窗户,看到大厅里已有上百人入座,还有高高耸立的《拒绝舌尖上的浪费倡议书》。我掏出手机,把这个场面收入图库,更加深了此行对正定的印象:节约。
这个饭庄除了能够接待婚宴的大厅,还有十多个包间。包间的名字也像饭菜那么朴实,看一眼门上再简单不过的阿拉伯数字便可知晓。我们被安排在5号包间。落座之后,点菜开始:有人介绍这个菜,有人推荐那道汤,有人力挺荞麦面的饸饸……拍板落笔时,客人和店家接连发出同样的声音:现在盛行“光盘行动”,不够再点,别浪费。
当天的晚餐和第二天的早餐,也都以品尝正定的“家常菜”为主。古城正定的“家常菜”,果然不缺“拿手菜”:马家烧鸡、郝家排骨、王家烧麦、曹状元烧饼……入乡随俗,我们学着正定人的“爱吃,又会吃”,也目睹了餐餐都有“光盘行动”和“打包带走”的习惯。
第二天上午,我们来到正定餐饮业最发达的美食街区参观。走东家进西家,脚步匆匆。在西鸿顺饭店参观访问的时间之所以最长,一是对他们经营的“传统八大碗”,我们一碗接一碗地“研究”;二是员工们不停地为此时不在店里的老板评功摆好,特别是注重节约,用节约下来的财物扶贫济困,定期到有困难的居民家中做公益事业,已经坚持了5年。
正定归来,坐在电脑前,键入“节约”这个词之后,不由得记起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名句“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接着又对“节约”一词的由来进行一番探究。原来,“节约”最初是指一种马具——用来连接络头和辔带的配件,作为颊带、项带、咽带、鼻带和额带的连接点。把节约套在绳带上,犹如一个竹节连接着主杆和枝叶。节约,具有“形制小,作用大”的特点,也就有了后来所涵盖的节省、俭约的意思,也就有了“节约就是大收成”的民谚。
(作者系中国药膳研究会副会长兼民族药膳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食品科普创作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