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04日 星期五
去茶博会“逛喝逛喝”
□ 童 云

    我们欣喜地发现,喜欢中国茶及茶文化的人越来越多了。那么,面对名目繁多的茶类,你该如何以最低的时间成本、最少的经济投入获得最多的茶知识呢?参加茶博会当是你的不二选择。

    从2011年在北京举办第一届中国茶博会算起,历次各种茶博会的举办,吸引了众多茶企参加。参展茶企无不憋足了劲在推进产品品牌市场化的同时,大力弘扬中国茶文化。

    众所周知,展会具有积聚性特点,能够将不同区域大量的产业、企业和产品,汇集在同一个地点进行集中展示,参展商通常可以接触到整个行业的大部分客户,可以在短时间内接触到大量的消费群体,获得众多有关客户和消费者的信息,获得同类产品和有关不同产品的新产品品种、品质、规格、加工、包装、储藏等研发信息,引导和推动本地区、本企业新产品研发,促进产业和产品结构的提升和优化。这种信息的高度集中是电话营销、拜访客户、一般性商业谈判等销售方式所不能比的。同样,采购商、代理商、批发商、零售商、消费群体等参观者,也可以在短时间内,与大量现有的和潜在的供应商接触,货比三家、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饱览和享受发展之新成果,感受和共享竞争之实惠。

    近几年,中国茶的生产、加工、贸易不断迈上新台阶,产品丰富、品质提升、质量提高,生产加工手段创新、科技含量增加,品种、规格、包装多样化、人性化,可适应不同层次消费群体,需有所供、供求平衡,特别是还引入了观光休闲和茶文化的传承功能,使得中国茶的生命力越来越旺盛。

    历来茶的买卖讲求的就是一个当面开汤品饮,于是,无论是茶企还是饮者,参加展会,与茶进行面对面交流是不二的选择。

    “百闻不如一见”“眼见为实”,是茶展会面对面交流的写照。参加者可以直接触摸、品尝产品,亲身感受茶带给自己的曼妙感觉。

    同时,展会的直观特性还会为茶叶经营者带来特别的商机。在这里,参展商可以直接面对客户,寻求客户和商贸机会。免去寻求客户与市场的中间环节,花费最少,时效最高。当面交谈获得的信息,往往要多于其他沟通方式。谈判双方在获得语言信息的同时,还可以从对方的神态和微妙的肢体语言中,获取有价值的商业信息。而且,除了在展台上可以获得企业广告资料以外,通过交谈往往还可以索取更多的图文资料。

    于此而言,地处云南临沧市双江县的双江双龙普洱茶厂的杨厂长可是深有体会了。杨厂长带着自己生产的普洱茶,多次参加茶博会,其优质的普洱茶产品不仅斩获了茶王大赛生熟饼金奖、银奖等十几项大奖,还结识了北京的茶叶批发商闽浦珊山茶庄的刘红英母女,从此双方建立了长期联系,彼此互相信任、互相支持,获得双赢和多赢。2020年11月,杨厂长带着新开发出来的产品和他的团队,又来到了北京农业展览馆这个被他认为有纪念意义的地方举行的茶博会上。这时的杨厂长对自己的产品更加充满了自信——这些产品包装都是女儿设计的——面对笔者的赞许,他发自内心地说。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知识有文化的茶二代们在继承父辈的匠人手艺之后,有机地融入自己的学识,让父辈的事业得到了发扬光大。面对纷至而来的品饮者,一如既往低调的杨厂长还是喜欢用茶来讲话:好茶会说话,客人说好就是好!

    如果说这是茶企、经销商之间的美谈,那么,于笔者而言,逛茶展的收获也是满满的。自2008年在展会上结识了杨厂长之后,每年逛茶展,便如回娘家一般,到认识的茶企展位上坐坐喝喝,再到被某种特点吸引了的茶企展位上“逛喝逛喝”,再参加几个感兴趣的茶文化论坛。就这样,几年下来结识的茶人及茶文化推广者越来越多,既丰富了自己对不同茶类的认知,也扩展了对茶文化的理解,对于没有大把时间到各地参加茶之旅的笔者而言,无疑是一次难得的体验。

    我坚信,其实还有很多认识不认识的同好,也正在借助茶博会上丰富的资源,努力地吸收着所需要的知识。这是笔者参加茶博会的最大收获了。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