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的探戈表演 |
贝隆夫人墓地 |
□ 文/图 金 雷
踏寻小路
沿着里亚丘埃罗河的罗恰转弯处,在十九世纪中叶,那里是来自意大利热那亚码头工人居住的棚户区——在垃圾遍地的街区中是连片的低矮的瓦楞铁皮房屋,为了防锈,也为了思乡,工人们纷纷从码头的工地偷来各色涂料,将锈迹斑斑房屋的外墙刷成地中海亮丽的色彩,那是故乡热那亚的海滨风情。
今天,这条不长的小路被全部保留了下来,当踏足其中,垃圾已经没有了,可是,仍然会使你眼前一亮,在不宽的道路两边的建筑物的外墙上,被用不同颜色的涂料刷成湛蓝、橙黄、粉嫩等一个五光十色的斑斓世界。这一伟大的创意来自博卡当地出生的著名画家金克拉·马丁。据称在画家年幼时就对博卡港区感情深厚,日后,热衷于对这些港口风景和劳动者的创作,加上他的才华,使金克拉成为世界著名的画家。
成名后的金克拉用自己卖画的收入在博卡区建立了医院、学校、幼儿园和美术馆。
而色彩斑斓的小街Caminito,其实很晚才被命名为“嘎米尼哆”。它原来是诗人加比诺·佩纳罗扎的一首抒情诗的题目,诗中表达他对一条乡间小路的深切怀念。1926年,阿根廷作曲家胡安·德·迪奥斯·菲力波特受到那首诗的启发,将其谱成探戈舞曲。《小街》从此被公认为阿根廷最出色的探戈舞曲之一。法国钢琴表演艺术家理查德·克莱德曼将其改编为钢琴曲,传遍了世界,也使得小路家喻户晓。
现在这里已成为访问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必去之地,有人是来探访探戈的起源,有人是瞻仰画家故居,而我,什么都不做,只是走走……
曲终人不散的墓地
19世纪70年代,布宜诺斯艾利斯暴发了黄热病,上流社会的人们悉数逃到了北区,也就是雷克莱塔区。现在,这里是公园,绿地连片,高级住宅、博物馆错落有致的分布其间,奢侈品店鳞次栉比,在餐馆和咖啡厅,能够见到正襟危坐的商人、律师、政客,而打扮入时的夫人款款饮着下午茶,就连总统的官邸也在这个区,这里可以说是地地道道的富人区。
当然,任何人,不论高贵还是低贱,在死神面前都是平等的。而生前是什么阶层,死后也要葬在什么地方。阿根廷是见墓识身份的国家,所以,这个区的墓地也是豪华的。
雷克莱塔的墓地内骨灰堂的雕塑和墓园上装饰非常精美,会使人感觉你来到的不是墓地,而是一次艺术之旅、人文之旅。在这处修建于1882年的墓园中,不但葬有13任阿根廷总统,还有大量社会名流。其中,最有名的当属爱娃·贝隆,也就是麦当娜出演的1996年美国电影《艾薇塔》中原型。
贝隆夫人,这位传奇女性在阿根廷人心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她是一个出生贫寒的私生女,但对未来充满憧憬,在她年仅15岁时,就跟一个抒情歌手跑到首都,但歌手已婚,她只能流落街头成了一名舞女。
具有美丽容颜的她,很快在一个摄影师的镜头下成名,从此辗转在富人和官员中,直到她遇到贝隆上校——一个声望上升的军官,她才脱颖而出,成为耀眼的政治明星。她传奇的一生,既深受人民爱戴,被称为“穷人的旗手”,也被富人们称为“不择手段的女人”。人们忘不了她对社会、劳工、教育所作出的贡献。但她英年早逝,于1952年7月死于癌症,年仅33岁。
临终前,已经成为总统夫人的爱娃让自己的指甲师在她死后用透明的清漆替代她的红色指甲油。数百万痛不欲生的阿根廷人瞻仰了她的遗体,随后,防腐大师佩德罗·阿拉博士把她的尸体浸入醋酸盐和硝酸盐溶液,再将蜡慢慢注入她的体内,贝隆夫人成为有史以来最独特的木乃伊。
1955年,胡安·贝隆总统被推翻后逃之夭夭,丢下了妻子的木乃伊。新政权割掉了木乃伊的左耳和指尖(表面上是为了检查指纹,其实更可能是为了留下纪念)以确定她是否是真人,之后阿根廷用船将木乃伊运往意大利,梵蒂冈教皇国将她埋葬在米兰公墓内。阿根廷人强烈要求能继续瞻仰她的遗体,因此她的尸体在15年后又被挖了出来。当棺材打开时,爱娃仍保存得非常完好,挖墓人惊慌地大叫:“奇迹呀!奇迹呀!”,然后吓得仓皇逃走。爱娃的木乃伊被运往西班牙马德里,当年贝隆曾流落于此。当他在阿根廷重掌大权时,他将爱娃的木乃伊留在了欧洲。1974年胡安·贝隆去世后,爱娃的遗体又回到了阿根廷,安放在她丈夫的身边供国民瞻仰。她的遗体仍存放在原来的银制水晶盖棺材中,看上去就和二十年前一模一样。最后,爱娃被葬在雷克莱塔公墓中的杜瓦蒂家族墓地,深埋于7.3米厚的混凝土下,直到现在,墓前鲜花不断……
一曲《阿根廷请不要为我哭泣》永远诉说着贝隆夫人的传奇,这是任何探戈秀都无法比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