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3日 星期五
青蒿素:呦呦鹿鸣 食野之蒿
《诗经》里的治病良药(上)

    □ 高宣亮

    药物传奇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汇集了从周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孔子称“诗300,一言以蔽之,曰:诗无邪。” 诗中收载药物达100多种。

    例如:“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蒿即青蒿。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艾即艾草。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蒹葭就是芦苇。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中药木瓜治风湿。

    “采苓采苓,首阳之巅。人之为言,茍亦无信。” 指中药茯苓,可制成龟苓膏。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中药薇草,治妇产呕逆。

    “中谷有蓷,嘆其乾矣。” 蓷益母草的古称。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桃子也可入药。

    “果裸之实,亦施于宇。” 指瓜蒌,可润肠通便。

    其他,如卷耳、甘草金银花、海马、穿山甲、葛、车前子、桑叶等不胜枚举。

    青蒿素的发现是在科学史上中国获得的第一个诺贝尔奖,具有传奇色彩。

    屠呦呦的父亲,根据《诗经》中的名句“呦呦鹿鸣,食野之嵩。”给他唯一的女儿取了一个奇怪的名字,她可能是在父亲的祝愿下,一辈子食用野蒿子长大的。

    2015年10月5日,当听到屠呦呦获得了当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时,作为老同学,我赶紧拿起电话向她祝贺,她对我说:“我的听力不太好,有许多人打电话来,我实在累坏了!” 她也刚从电视中知悉这个消息,由于前几年得到拉斯克奖的缘故,因此并不感到意外。我知道,近年来,她的身体欠佳。

    研究中国医药史的学者认为,中药对现代医药的贡献有两个,一个是陈克恢对麻黄素的研究;另一个是屠呦呦从中药青蒿中发现青蒿素。

    20世纪60年代,全球疟疾疫情难以控制。在中国的抗疟药物研发的“523任务”中,中医研究院的屠呦呦任科研组长。她总结了《抗疟单验方集》里640多种草药的功效,其中就有青蒿,但青蒿抗疟效果只有12%。

    从1969年1月开始,屠呦呦接手青蒿抗疟疾的研究,共经历了380次实验,190个样品,记录了2000多张科研卡片,查阅了大量文献,在1971年,终于从黄花蒿中发现抗疟有效提取物。

    在此期间,屠呦呦发现温度高对青蒿的药效具有破坏作用。精通中药的她,从著名的葛洪著作中读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因此而悟到,青蒿不耐热,要用乙醚提取。她又研究了青蒿品种和釆收季节,找到有效部位。

    屠呦呦发现青蒿提取物的中性部位有效,而酸性部位无效,反而有毒,在提取过程中要反复去掉酸性部位。为此她以身试毒,证明乙醚提取部分对身体无害。

    1972年3月,在全国抗疟研究大会上,屠呦呦首次报告这一实验结果。

    抗疟的有效成分为青蒿素。1973年又创制双氢青蒿素。1979年,青蒿素获国家发明奖。1986年,青蒿素获得第一个新药证书。

    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的过程是简单而凊楚的。在2005年的一次同学会上,我建议她尽快出版一本专著,因为她最有资格,此书的内容要提供一切必要的文件资料。化工出版社的总编张文虎决定将此书作为“十一五规划的重点图书”,向出版总署申报。

    2009年初,《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出版了,此书荣获中华中医药会学术著作一等奖,社会的影响力逐步扩大。通过此书的编写,我感觉到屠呦呦的科研小组是很有水平的,特别是年轻一代的研究员杨岚和博士生王满元,对后期靑蒿素的研究和发展有进一步的认识,补充了此书的内容。

    中国的青蒿素在治疗疟疾方面发挥了神效,拯救了以百万计的生命,得到了全世界的首肯。国际性专刊《分子学》杂志,在屠呦呦80岁生日之际,为祝贺其贡献,出版了青蒿素专刊,有7篇文章刊载,在全球能获此殊荣的科学家,也是寥寥无几。

    2011年9月,美国的拉斯克奖授予屠呦呦。历史上共有300多人获此奖,其中80位后来获得诺贝尔奖,拉斯克奖离诺贝尔仅一步之遥。

    我国有4个申请拉斯克奖的人,都说自己是青蒿素的发明人,评审者对他们提出一个问题:假如你本人不能得此奖,你认为谁是得奖者?”3个人都回答:是屠呦呦!多么狡猾的提问。

    从2011开始,美国的米勒院士每年都提名屠呦呦是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候选人,直到2015年才如愿以偿,多么不容易呀!

    自从诺贝尔奖开设而来,生理学或医学奖特别令人瞩目,因为健康和疾病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其中药物发现史颇具传奇色彩,很多是个人奋斗的结果,例如:巴斯德、科赫、弗莱明、多马克等。到了后期,由于自然科学的发展,分类细了,以及多种科学的交叉渗透,常常是许多科学家共同攻克同一个课题,既分门别类又集合在一起深入研究,有一个或几个带头人。一位诺贝尔奖得主的背后,有许多不知名的辛勤实践者。

    所以,屠呦呦得奖后说,青蒿素的发明是许多人共同参与的结果。   

    (作者系药物专家,曾任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技术委员会秘书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