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3日 星期五
科普科幻教育:给好奇心插上腾飞的翅膀
□ 周亚楠

    为了编制好与每个中国人息息相关的“十四五”规划,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多场专家座谈会。在9月11日召开的科学家座谈会上,总书记多次谈到“好奇心”这个词,并鲜明地指出:“科学研究特别是基础研究的出发点往往是科学家探究自然奥秘的好奇心。”同时强调“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

    隐藏在很多科学技术以及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成果背后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对事物的好奇心。对于人类而言,好奇心是推动世界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的推动力。很多著名的科学家也都是对世间万物充满好奇的人。因为对坠地的苹果产生好奇,于是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因为对烧水壶上冒出的蒸汽十分好奇,于是瓦特改良了蒸汽机。因为对吊灯的左摇右晃感到好奇,于是伽利略发现了单摆。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我没有特别的天才,我只有强烈的好奇心”。通过这一个个鲜活的例子,我们可以认为,好奇心是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征。

    我国教育家陈鹤琴认为“好奇心对于幼儿之发展,具有莫大作用,幼儿凡对于一切新的东西就产生出好奇心,一好奇就要与新东西相接近”。美国学者希克森特米哈伊在谈到创造性人才的因素——好奇心的重要性时,也明确提出,“通往创造性的第一步就是好奇心和兴趣的培养”。他认为,好奇心是需要保护的,也许所有的孩子都有好奇心,但好奇心能否保持到成年,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早期生活受到的鼓励。在11月1日举行的2020中国科幻大会“青少年科普科幻教育专题论坛”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忠和说,“在科学这件事上,青少年因好奇而引发的兴趣就像小树苗,应该得到我们全社会的呵护和珍视。”

    那么,我们应当如何保护青少年的好奇心,并加以支持呢?

    我们需要对什么是“好奇心”有深刻的认识。心理学认为:好奇心是个体遇到新奇事物或处在新的外界条件下所产生的注意、操作、提问的心理倾向。所以,好奇心是个体学习的内在动机之一,是个体寻求知识的动力。

    就此来说,要细心发现并尊重青少年们的好奇心,将好奇的心理加以好好利用,可以引发青少年们的想象力,从而培养创造性思维。因势利导,爱护培育,能被青少年们的好奇心所捕捉到的刺激必然是新鲜的或者说是很独特的刺激,这些激发青少年强烈好奇心理的新鲜独特的刺激,恰好是思维所乐于接受的,思维的运转更灵巧,也才会更加具有创造性。由于好奇心作为非智力因素,是一种主观的可调控的内部驱动力量,在好奇心发生后青少年们可以发挥自身的动手动脑能力,变成积极的“探索者”,也提升了青少年的科学思维。

    当下正在开展的青少年科普科幻教育,便充分印证了保持青少年的好奇心,引导其想象力,是有利于青少年科学思维培养的。通过巧妙地利用科学的理论和科幻的趣味,青少年科普科幻教育能够引起青少年对科学的好奇,并且去探索科学奥秘,从而培养科学思维并激发想象力,为后期的科普科幻创作或科学发明创造打下一定的基础。在2020中国科幻大会期间,很多与会的科学家都在不同的论坛讨论中谈到了好奇心与科学发现之间的关系,并且也都对于青少年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希望他们以好奇为指引,探索科学之未来,展望世界科技强国之未来。

    着眼当下,科学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以好奇心为动力,而科普科幻教育不仅帮助学生了解现代科学各分支前沿的最新进展,还有助于培养并激发青少年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想象力,激发对未知世界探索欲和对科学的热爱。相信在以好奇为指引,对世界保持一份探索和求知的热情的青少年,一定能够在心中埋下科学的种子,并且通过不断的努力,让这颗种子生根发言,终有一日,成长为科学的参天大树,以昂扬的姿态投身到科技强国的建设之中。

    (作者系《科学故事会》执行主编)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