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3日 星期五
走出大山的吕梁护工
□ 王 谨
图为吕梁市委副书记张广勇向作家解说吕梁山护工网的功能。

    观天下

    进入秋末,长年缺水的吕梁大山,沟沟壑壑里的草木大多被深秋染成红色或黄色,唯种在村头和路边的格桑花喷出一团团明艳,参差在喜寒的仍然保持绿色的部分植被里,使吕梁秋景的色彩显得斑斓。

    这天早起,“作家看吕梁”一行,从九曲黄河边上的千年古镇碛口驱车,穿过姚家山隧道,两个小时后到达吕梁山护工护理培训基地,先后参观了山西临县白文职业技校及市属吕梁卫校,现场体验护工培训的教程。

    护理是一门科学,不仅医院的护士要掌握,也是合格的护工需要掌握的。这些年,吕梁山护工品牌声名鹊起。护工走出吕梁大山之前,接受专业科学知识训练,使吕梁山护工既诚信、勤劳,又专业,成为这一闪光品牌的成功要诀。

    在培训基地,我们看到着装整齐划一的学员正在学习老师模拟式示范,掌握诸如养老陪护、病患陪护、婴幼儿看护、家居保洁、餐饮服务等专业知识课程;并将国学教育、职业道德、爱心教育、普通话教育、急救康复作为培训必修内容。学员们多是脸庞黑红的当地中年婆姨或汉子,家务的拖累相对较少,有出门挣钱的体力和时间。在月嫂培训教室,一张教案大长桌旁,围着一圈月嫂学员,每个人面前放着一个咧着嘴笑的橡胶娃娃,跟着教师一招一式地示范,认真学习着婴儿护理知识。这些实用性的护理知识,待她们走出大山,融入城市会派上用场。

    吕梁是中国革命老区,也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一部《吕梁英雄传》,让全国人民对这片红色的土地刮目相看。

    革命战争年代,吕梁儿女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伟大的吕梁精神;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片土地战斗过生活过,留下佳话。如今,吕梁精神仍然鼓舞着吕梁英雄的后代,发扬光大,与贫困决战,向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续写新时代的英雄传奇。

    相对缺水、土地贫瘠的吕梁大山如何脱贫攻坚?吕梁市委市政府找到了攻坚切入点:光伏发电+生态发展+吕梁山护工。吕梁护工走出大山,增加低收入家庭收入,是脱贫攻坚的便捷且实用的举措之一。

    在脱贫攻坚背景下推出的吕梁家政服务业,最初并不被当地人看好。“无非就是伺候人”“就是当保姆呗!”……老传统观念在乡村根深蒂固。

    “授人以渔,不如退而结网”。市委市政府一方面通过典型实例及演出道情、微电影等艺术形式,帮助大山里的村民转变传统观念,同时举全市之力,每年筹集资金4000多万,选定优质的6所公办院校和5所民办学校,进行护工定点免费培训,实现“一人培训,全家受益,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细节显示关爱。每一批吕梁山护工就业远行,市政府都举行欢送仪式,主要领导都亲临现场,为其送上特制“大礼包”。

    神奇的网络云技术,让吕梁山护工受益。在吕梁山护工服务中心,只要用指头点开吕梁山护工网,各个栏目内容丰富多彩。互联网+吕梁护工,便捷了吕梁山护工品牌在全国的影响力。至今,吕梁市共培训护工31期,近6万人,实现就业30287人,其中贫困人口就业11817人,人均月收入超过4000元;就业地辐射全国10省20多个城市,合作用工单位累计达223家,现正积极拓展日本等海外市场。诚信、勤劳、专业的吕梁山护工,成为网上热搜。

    “咱离家去当护工,县里免费为我们体检,专车护送,幸福感满满。”在吕梁山护工中心,一位从北京回来的女护工说。

    “家政业是朝阳产业,既满足了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就业需求,也满足了城市家庭育儿养老的现实需求,要把这个互利共赢的工作做实做好,办成爱心工程。”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3月的重要讲话,使吕梁山护工心里更亮堂了。

    而今,富有专业精神的吕梁护工品牌更加闪亮。一批又一批吕梁护工正在走出大山、融入城市,就像是在撒播一颗颗城乡服务互补的种子。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人民日报高级记者,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辑)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