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三会”上提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作为科学普及的重要手段之一,科普期刊是科学家、科技政策制定者与公众对话的重要阵地,对提升国民科学素养、增强国家科技创新实力意义重大。
2019年8月,中国科协、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指出要“推动融合创新繁荣科普期刊。促进科学、文化、金融协同创新,以数字化重构科普生态,推动全媒体融合发展,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科普类期刊集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全民科学素质提升提供坚实支撑。” 在这一文件精神的指引下,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于2019年承担了中国科协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试点工作中的优秀科普期刊分级目录工作,旨在遴选出一批优秀科普期刊,并面向社会公开发布和推介。通过发布和推介一批优秀的科普期刊,有助于促进科普期刊的繁荣发展,为科学普及筑牢根基。
科普期刊是开展科学普及的重要载体,对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理念普及、科学精神传承以及科学理想激发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们一般把1665年德国出版的《科学家》杂志作为科普期刊的鼻祖。我国最早的科普期刊是自然科学编译家杜亚泉先生1900年创办的《亚泉杂志》。新中国成立后,包括《科学画报》《知识就是力量》《科学大众》在内的一大批科普期刊在向公众传播普及科学知识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成为开展科学普及的重要抓手、桥梁和纽带。
近年来,在传播手段的多元化,传播内容的碎片化等因素的冲击下,科普期刊的市场和发展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因而推动和繁荣科普期刊的全方位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据2018年的公开资料显示,我国目前有科普期刊500余种,虽然从种类上来说这个体量并不算太小,但科普期刊层次不一,发展不平衡。建设质量上乘、传播广泛、服务有力的高水平科普期刊,需要强化引领,建立科学合理、全面客观且符合新时期科学传播规律以及公众科学阅读习惯的评价标准。开展中国优秀科普期刊评选和推介工作,是促进科普期刊整体发展,引领科普期刊不断繁荣的重要举措,这有助于为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科普类期刊集群提供借鉴,促进科普期刊融合创新繁荣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全民科学素质提升提供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欲把科学技术这种潜在的生产力要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则必须要通过提高人的素质、改善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来实现。而科研成果的科普化则是实现此种转化的方式之一,同时科普期刊就是承载科研成果科普化的重要载体和途径。对于从事科学研究的科学家们来说,他们具有长期的研究体验,能够切身感受到科研的智慧和精神,是将科研成果科普化的“最佳选手”,也是优秀科普期刊繁荣发展不可或缺的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
此外,科普期刊也搭建起了科研人员与公众的沟通桥梁。作为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重要载体,科普期刊肩负着重要任务,需要以公众理解科学的理念为核心,通过一定的科普语言转化,利用期刊传播渠道和手段,向社会公众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以提升公众的科学知识水平、技术技能和科学素养,促进公众对科学的理解、支持和参与。
(作者系《科学故事会》执行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