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6日 星期五
运笔析震说理深
□ 苏 青

    “本书站在地震科学的高度,从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的广阔领域,选取了50个为公众关注的专题,聚焦于地震科学基础知识的普及,积极渗透和传播科学思辨的思想方法,弘扬科学精神,传递有温度的科学。”这是地震出版社对陈运泰院士科普新著《地震浅说》给出的推荐语。

    陈运泰院士是著名的地球物理学家,主要从事地震学和地球物理学研究,并长期专注于地震波和震源理论与应用研究,开创了我国震源物理过程的研究工作。《地震浅说》可谓是他集数十年地震科学研究理论与实践成果的科普经典之作,无怪乎被列入“中国地震局地震科普图书精品创作工程”系列图书之首。

    地震,是一种会给人类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自然现象,通常由地球内部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错动、破裂并快速释放巨大能量所引起。大的地震经常会引起严重的自然灾害,自然倍受人们关注,由于又具有极难预测的特点,更是成为广大公众关注的热点话题。我国的华北地区、西南地区、西部地区、东南沿海地区以及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均为地震活跃带,加上半个多世纪以来先后发生了破坏性极大的唐山地震、汶川地震、芦山地震等大地震,国人对地震的恐惧心理和关注程度更是无以复加。因此,普及地震科技知识,强化防灾减灾意识,既是社会稳定、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更是地震科技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陈运泰院士撰写《地震浅说》一书,为大科学家投身科普创作做出了示范、树立了榜样。该书以介绍大陆漂移、海底扩张、板块构造等地球科学理论为铺垫,系统普及了地震的形成机理、特点特征、相关现象、地理分布、震级、烈度、次生灾害、防灾减灾等知识,并就地震预警预测、全球数字地震台网发展等学术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和展望。全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深入浅出,不仅依托地球物理学专论地震学,还涉及大地测量学、天文学、地质学、地理学、岩石力学、水文学、自然灾害学、信息科学等学科,诚如著名地质学家刘嘉麒院士《序》中所言,“既揭示了地震的形成机理,又展现了它的行为特征,为监测预报地震提供了先进的理论和方法,为防灾减灾指明了方向和措施,是了解地震、研究地震、防范地震的百科全书,也是探究地球动力学、地球系统科学的经典之作。”

    我曾一度从事科技、科普出版工作,在盛赞《地震浅说》的同时,也想从科普图书出版角度指出它所存在的一些不足。首先,图书的目录安排还可以更加合理,使得50个问题排序之间的逻辑关系更加清晰。其次,每个问题的标题有的是专业术语,有的是短语,有的是成句,如果能大体一致,将使全书的写作风格更加统一。第三,我更欣赏“大陆漂移”“海底扩张”“板块构造”等章节的撰写,这些部分将科学知识融于科学故事之中,生动有趣,读来毫不费力;而“聆听地球的音乐——地球自由振荡”一章更是文笔优美,标题与内容高度统一,堪称科普写作范例。其他章节如果也能如此撰写,对非地震专业读者的科普效果将会更好。

    陈运泰院士极为重视地震科普并一贯身体力行。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他为我就职的《科技导报》出版“汶川地震特刊”作出了重大贡献,先是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成就了专访《陈运泰:地震预报要迎难而进》,接着又惠赐《汶川特大地震震级和断层长度》专稿。他强调,“地震预报要知难而进……困难不能作为放松或放弃对地震预测研究的借口。”他的专稿详细解释了汶川大地震震级为什么要从7.8修订为8.0,被各大媒体纷纷报道、引用,起到了很好的释疑解惑作用,受到各界好评。2013年4月20日芦山地震发生后,我所在的科普出版社仅用10天就出版了《地震应急科普丛书》,陈运泰院士作为丛书顾问,给予我社大力支持和悉心指导。我在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组织实施“中国科协三峡科技出版资助计划”时,他又贡献了《可操作的地震预测预报》这一高水平的学术译著。

    2017年春节前夕,有感于陈远泰院士对地震科学研究和普及事业的贡献,以及对我工作的支持,我特为他写藏头诗一首,以表敬佩之情、祝福之意。“陈事桩桩忆感人,运笔析震说理深。泰岳耸立地物界,院主谦待天下朋。士气高涨探预报,春晖尽洒育门生。节近春浓多念旧,好酒闽语乡味芬。”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