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义珂
多彩世界
初夏时节,阅读季羡林先生的《槐花》一文,我感到惊喜和温馨。
季老当年住家的西边,在春夏之交时,清香飘拂,那里盛开着美丽的槐花。老人家虽然“陶醉于氤氲的香气中,但却从来没有认真注意过这种花树——惯了”。直到有一位印度朋友到访。这位远方来的朋友深深惊奇于这花树,眼睛瞪得仿佛扩张到脸庞外。一番对话之后季老陷入了沉思,也开始留意这槐花,“在它身上发现了许多新的以前从来没有发现的东西。”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如是追问:“难道我们就不能永远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一切事物吗?”
读到这,我心里不免有些感怀。季老之于槐花而“变”,其实并非所视之物发生了什么变化,真正改变的是季老对事物的态度和眼光:从习以为常中发现不寻常,对生活与一切怀有憧憬、好奇和期待。这样,每一次观望都会变成欣赏,看到的将不仅有美丽的事物,亦不乏美丽的视界与心境。
这么想着,不禁又忆起我与芦荟的相遇相识。
在我家阳台一角,一直摆放着几盆深绿又多刺的芦荟。对于这家中的“常客”,尽管我并不讨厌,但也真没认真瞧过它,更别说欣赏了。直至有一天,偶然在浏览中知晓芦荟的药用价值,我便怀着好奇之心,凑近它观赏。从上往下看,芦荟的一条条“手臂”从中间向外扩伸,那一条条深绿的“手臂”,围圆一般地长;中间较密,“深绿手”与“中绿手”交叠,颇有一种层次美。
眯上眼,再细细观察每一条“手臂”,但见其上下两层表皮分别呈下凹与上凸的形状,弧线如同弓一般;“手臂”有往左摆的,也有往右摆的,颇有一种韵律美;配上那由两边一直长到“手指间”、呈三角形且略掺白色的硬刺,我眼前的芦荟们一瞬间就好像变成了一个个孔武有力、热情奔放的青春少年。芦荟们呢,似乎也正在用那深绿的“手臂”挽住我,向我发力,发起鼓励与挑战。
时间仿佛凝固了。注视着这棕色土地衬托的芦荟,我的心里涌现出一种对于植物从未有过的感受,刹那间周围的一切也变得棱角分明——这墙角里平时并不起眼的芦荟,竟给了我美和力量的震撼!
思绪回至《槐花》,惊喜和温馨犹然。想起了诗人帕斯捷尔纳克说过的一句话:“人不是活一辈子,不是活几年几月几天,而是活那么几个瞬间。”是啊,人这一生过的,日复一日,看似没什么两样;身旁之物,我们往往也视若无睹,更难得有心观其微、察其变、感其情。但若我们能像季羡林先生那样,“永远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一切事物”,永远以发现美的心情看待生活,永远以好奇、期待、憧憬和喜爱看待人、事、瞬间与人生,那么,或许我们就会活在多几个如季老之于槐花一般的美好“瞬间”里。
(作者系广东省广州市二中应元学校初一年级学生)
母亲梁汝点评:女儿从小喜欢探索和阅读,这次从季羡林先生对槐花的新认知得到启发,对家中的芦荟进行了重新审视,从而有了新的感悟。平日在家中不起眼的芦荟,在她的视野里,竟然是那么的灵动、美丽!女儿能够留意并发掘身边的美,用发现美的心情对待身边的人和事,甚至人生,这让身为母亲的我颇有感触,也甚为欣慰。我想,面对成长的挑战,是一个人应该从小培养的习惯。这也是一种学习方法,更是一种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