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3月20日 星期五
“中国经验”可助全球抗疫少走弯路
□ 科普时报记者 李 苹

    目前,新冠肺炎已经是全球大流行。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最新数据显示,全球确诊新冠肺炎病例累计超20万例,涉及166个国家和地区,至少35个国家进入紧急状态。对于疫情全球蔓延现状,怎样看待疫情未来发展走向和趋势、针对新冠病毒的疫苗研发等大众关心的问题,清华大学医学院的两位专家程功和丁强向媒体进行了解答。

    程功表示,中国境内的疫情已经基本得到有效控制,中国对于疫情的防控应该逐步转变为输入型防控的一种态势。然而,欧洲的疫情防控已经逐步呈现出失控的局面,意大利确诊病例破万,西班牙、法国以及瑞士的新冠确诊数据也急剧增长,同时欧洲各国目前采取的措施对于扭转疫情的势头并不有效。美国虽然确诊数据不高,但是美国的核酸检测没有普及,不进行检测自然确诊数字不高。因此,未来的发展走向和趋势,如果往好的方向判断,就是全球各国,尤其是疫情严重国家,按照中国的成功模式来,大幅度降低人员的流动性,成功控制住疫情。最坏的一个走向和趋势就是疫情失控,全球大暴发。

    全球该如何加强防控和合作应对?程功认为,为了有效控制住疫情,无疫情报告病例的国家应该全面做好检测和预防的准备。世卫组织也一再强调中国模式是一种有效对抗病毒的手段,疫情严峻的国家可以有“中国经验”参考。对于疫情,全球各国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所有国家都必须在保护健康、防止经济以及社会动荡,尊重人权之间取得微妙的平衡。中国经验表明,疫情是可能控制住的。全球各国应积极做好检测、治疗、隔离以及动员人民群众应对这次疫情。同时,加强全球的合作和创新,所有国家都有经验教训可以分享,全球应该同舟共济,共克时艰。

    对于新冠肺炎病毒的疫苗研发何时能看到成果?丁强表示,药物以及疫苗研发有一套严谨的试验程序和评价标准(动物试验以及临床试验)来证明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而这些都是要花时间的,这些时间是不能被压缩的。

    目前针对新冠病毒的疫苗研发是热点项目,但是由于普通小鼠不能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不能作为动物模型评价疫苗有效性;人源化的病毒受体转基因小鼠是可以作为评价疫苗有效性的动物模型,但是由于需要时间制备和繁殖小鼠,也一时难以有足够数量,这对疫苗的研发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全球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抗病毒药物、疫苗研发、快速准确诊断以及病毒溯源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尚需要时间来证明抗病毒药物以及各类疫苗的临床效果。

    病毒是否会发生变异?是否会给下一步的研究带来挑战呢?丁强认为,病毒变异也是在一定的时间尺度下才能谈论的话题,目前还很难下结论,但总体来说,冠状病毒变异的速率比其他RNA病毒要慢很多,这并不是现在最让人担心的问题。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