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3月13日 星期五
《大自然在说话》创意读写方案及思考
□ 周 群

    前两期的专栏文章中,围绕初中语文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中推荐阅读的《寂静的春天》一书,我谈了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理念,并分享了我整合设计的两份读书单。在阅读《昆虫记》《沙乡年鉴》《寂静的春天》等一系列科普名著的过程中,学生们不仅读书,还要自己搜集资料,结合现实问题展开思考与交流。从他们的课上讨论和读书报告中我能清晰地感受到,敬畏生命、爱护自然的理念已经植根于他们的心田。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就可以停止。我一向主张做“长线教育”,所谓“长线”,就是既要有长期的布局,也要有不间断的教学实践,老师要不断创设情境和任务,让学生在做中学,帮助他们把先进的思想和主张不断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本着这样的教育理念,上个学期,我又带学生开展了撰写《大自然在说话》公益短片解说词的创意写作练习。

    《大自然在说话》是一部以大自然为“第一人称”的公益短片,由苹果公司广告人Lee Clow为保护国际基金会创意制作。此片以大自然独特的视角,让人类倾听大自然的声音,引发人类对自己行为的思考,并倡导人类要有关爱环境的意识。这部公益短片自2014年10月在美国发布以来便获得了好莱坞最具影响力的演员及公众的持续关注与支持,中文版配音阵容同样十分耀眼。

    作为课程设计者,对什么样的资源能转化为教学资源和学生学习支架,我一向高度敏感。还记得我在网络上看到短片的第一时间,便想到这个资源可以应用在教学上,随手在朋友圈里写下了教学的初步设想。经过细化完善,最终方案如下(对公益短片的介绍文字略):

    创意写作要求:

    请你以此视频中的解说词为范例,以大自然中某一“成员”的身份写一段公益广告解说词。有能力的同学可以配上视频画面和音乐,朗诵自己创作的解说词,完成同题的公益广告短片。

    友情提示:

    1. 公益广告的解说词必须是第一人称,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模拟自然界成员与人类的对话。务必使你的解说词有“对象感”。

    2. 在撰写公益广告解说词前,就你选择的“成员”的基本情况做了解,检索有关资料,了解该“成员”与人类的关系。

    3. 建议同学们选择那些“生存”已然受到人类影响的“自然之子”,大到珠穆朗玛峰、长江、黄河、某个湖泊,小到如白鱀豚、大熊猫、胡杨树……或者某类有益然而正在消失中的昆虫。诸如此类。

    方案看起来并不复杂,但同样需要缜密思考。我的想法主要有三点:

    一、任何一个教学行为,都必须遵从教育教学的规律,能说得清学理,不能是纯个人意志的体现。公益广告短片解说词的撰写和朗诵,用的正是语文学科培养的基本能力;组织学生以此为范例进行仿作,活动具有鲜明的语文科学属性,所以,合理且可行。

    二、《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总第24条的要求是“了解全球环境面临的问题,与自然和谐相处”,其具体条款第119条是“热爱自然,知道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第120条是“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相互依存的地球上,不仅全球的生态环境相互依存,经济社会等其他因素也是相互依存的”。《大自然在说话》公益短片与《沙乡年鉴》《寂静的春天》一样,传递的正是先进的生态文明理念,因此,该素材可兹利用,与课内教学打通。

    三、在教育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对学生“输入”好的理念,还要重视学生的“输出”。有能力“输出”,不仅意味着理念的内化,更意味着学生正在逐步具备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学生是否有这个“输出”的能力,需要不断练习和检验。而这,正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功能。

    读写方案设计好了,还需要等待适合的教学时机才能使用。该公益短片的解说词采用的第一人称的写法,学生要进行仿写,第一人称的写法就是教学重难点。相比于专门去教一个知识与能力点,我更喜欢顺势而为。2019年12月,教学进展到八年级下册《一滴水经过丽江》(作者阿来)一课,创意读写方案落地的机会就到了。

    教学中,我先带学生从课后的阅读指导中了解文章特点,然后布置了两件事:第一,水滴是作者的化身,继续梳理踪迹,以路线图的方式呈现,鼓励同学们有创意的表达。第二,将课文与《大自然在说话》公益广告片的解说词进行比较阅读,尽可能从多角度展开分析,以笔谈的方式,梳理两篇文章的异同。通过比较阅读,学生自然而然地发现两篇文章都采用了第一人称的笔法。接下来再布置公益广告片解说词的仿写练习,不仅顺理成章,教学的重难点能落实与突破,先进的生态文明理念也因此不断内化与“输出”。

    (作者系北京景山学校正高级语文教师,北京市特级教师,全国青少年科普与科幻教育推广人)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