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渝生
余生趣潭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各项建设的逐步开展,时时处处都碰到如何对待知识分子这个急迫而严峻的问题。此时,世界科技发展迅猛,新技术、新工艺层出不穷。1955年底,当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即将进入关键性的第四年的时候,各类科技人才匮乏的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和尖锐。
对于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党和政府一直采取团结、教育、改造的政策。许多知识分子怀着报效祖国的热忱,投入到了国家建设中。但党内一度也存在着忽视知识分子作用的倾向。
为改变这一状况,周恩来向毛泽东建议专门召开一次关于知识分子的大会。1955年11月23日,毛泽东召开会议讨论决定:在1956年1月召开一次大型会议,全面决定知识分子问题,并成立了由周恩来负总责的有彭真、陈毅、李维汉、徐冰、张际春、安子文、周扬、胡乔木、钱俊瑞等参加中央研究知识分子问题的10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进行会议的准备工作。此后周恩来主持起草大会文件,召开各种会议征求意见。
1956年1月14日,会议在中南海怀仁堂隆重举行。参加会议的有: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省、市、自治区党委和直辖市党委负责人,中央各部委负责人,中央国家机关各部委党组负责人,各全国性群众团体党组负责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科研机关、工厂、矿山、设计院、医院、文艺团体、军事机关党委负责人,共1279人。会议由刘少奇主持。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作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报告由周恩来拟定提纲,胡乔木负责起草。
周恩来在以他特有的亲切语调所作的报告中,着重讲了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指出,“在社会主义时代,比以前任何时代都更加需要充分地提高生产技术,更加需要充分地发展科学和利用科学知识。”“科学是关系我们的国防、经济和文化各方面的有决定性的因素”,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密切合作,依靠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兄弟联盟”。周恩来特别加重语气代表党中央郑重宣布:“知识分子中的绝大部分现在已经成为国家工作人员,已经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这番话赢得了全场一致热烈的掌声。
报告指出,当时我们党内在知识分子问题上的主要倾向是宗派主义,是低估了知识界在政治上和业务上的巨大进步;低估了他们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作用。报告提出了三项措施:第一,改善对于知识分子的使用和安排;第二,给他们以应得的信任和支持;第三,给予必要的工作条件和适当的待遇。
会议围绕周恩来的报告进行了热烈讨论。在大会上发言的有61人,另有29人作了书面发言。大家一致同意周恩来报告中所阐述的思想观点和政策措施。
1月20日,周恩来在闭幕大会上作总结讲话,全面回答了与会代表提出的一些问题。同时他强调,在经济建设中,不要做那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要使我们的计划成为切实可行的实事求是的,不是盲目冒进的计划。
令与会者喜出望外的是,毛泽东出席了闭幕大会并作重要讲话,他称赞“这个会议开得好”。在谈到知识分子问题时,他幽默地说,要革愚昧无知的命,单靠大老粗,没有知识分子是不行的,中国应该有大批知识分子,并强调说:“没有高级知识分子是不行的。”
1956年的春天来得特别早,正是因为这次会议,许多人把1956年称为知识分子的春天。在这个烂漫的春天里,人们心情舒畅,知识分子焕发出巨大的热情。全国也掀起了向科学进军的热潮。
我还记得,1956年时我在读初中,学校举行“向科学进军”幻想画比赛,我想到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想到要用科学的力量“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于是开动脑筋画了一张“科学号”大卡车,前后两张大嘴,驶向荒山,前面把泥土石头树木都吃进去,肚子里是造房机,后面出来的是一幢幢砖瓦新房。题为“科学有力量,荒山变楼房”,还获了奖呢!从此鼓舞着我一生走上了科学的道路。
(作者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科技馆原馆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