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1月03日 星期五
遵循规律守底线
□ 苏畅彬

    彬彬畅言

    我早期的职业生涯是从事地质勘探工作。上个世纪50年代初,我尚未成年就从中央燃料部一个短期培训班提前毕业,被分配到一个刚组建的地质勘探队里担负基层勘探技术工作,这一干就是十几年。

    众所周知,新中国建立之初,中国基本没有从事实际地质找矿工作的地质队,更缺乏这方面的基层技术与管理人才,一切都是从零开始,其困难之多、道路之坎坷,可想而知。整个地质找矿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从未知到已知的探索过程,更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求证过程,这对地质工作者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想通过从事地质勘探实践经历的几个小故事,谈谈自己的工作感悟。

    第一个故事。某煤矿解放前就有小煤窑开采,可地表覆盖的却是成煤底部的地层,而且面积很大,几乎覆盖了整个煤田。这是一个极为反常的现象,各项地层数据都无法解释,因而引发了极大的争论。当时,我队的援华苏联专家尚未撤走,他们极力主张必须先搞清这种反常现象,然后再决定下一步如何进一步找煤。而我们这批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则主张先集中精力找煤,至于如何解释这种反常的地质现象,不妨暂时搁置一边,在找煤的过程中能搞清楚多少就算多少,只要煤矿赋存搞清楚了,满足开采设计了,我们的任务也就完成了。

    但是,在那个特殊年代,苏联专家的意见如同“圣旨”,不容半点质疑;有一位解放前就在矿上工作的股长,采矿经验丰富,因为对苏联专家意见提出了不同看法就被划成右派。不久,苏联专家撤走,在务实派队长的支持下,我们集中精力找煤,很快就完成了勘探任务。现在,60多年过去了,这个矿的煤早就采完了,过去的荒山野岭已建成通衢闹市,当年的稚嫩小技术员已成为老专家、老学者,而那个反常的地质现象至今还没获得完美解释。

    自然界有许多一时搞不清楚的问题,由此及彼,现实社会同样存在许多一时搞不清楚的问题,只要它们不妨碍我们主要目标的实现,不妨暂时搁置起来,没必要花时间去争论,还是集中精力先干正事再说。

    第二个故事。上世纪“大跃进”时代,江西某地号称找到了一个巨型铁矿,媒体报道后据说还震惊了世界。后来发现消息不实,为此,负责该矿区勘探工作的技术负责人受到了处分。不久,这位负责人调到了我队,有一天我向他问及此事,他抱怨说:“我只负责野外勘探,采样、送验都是我们队长负责。”这小子一心想当官,送验时要求尽量选品位高的往上送。上面的人一看每次送来的样品都有这么高的品位,以为发现大矿了,能不激动吗?于是,就放了卫星。开采前中试,重新取样,一下子就露了馅,而欺骗上级的责任却安到了我的头上。

    从此以后,我心里暗暗告诫自己: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一定都要讲科学、重事实,宁可不“进步”,也要守住底线!

    第三个故事。某大型铜矿是当时该矿区技术负责人因钻孔布置错误而发现的。该勘探区原计划在一个铁帽上找铁矿,结果阴差阳错,把钻孔布置到勘探区以外去了。这本是一个非常低级的错误,从专业角度来说,错得太不应该了。为了处分该技术负责人,调查人员前来收集证据,发现钻出的岩芯里有含铜的迹象;进一步分析,不料却发现含铜量还很高。一个特大铜矿由此问世,该技术负责人也因祸得福,最终获得奖励。

    由此,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世界上的事是极为复杂的,“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的事也很多,应容忍在探索过程中犯错误。其实,道理相同,社会的进步也是在不断的试错改错过程中取得的。

    在地质队摸爬滚打十几年,我有以下几点深刻的体会。首先,要按规矩做事。各种规程、规范和标准都是前人用汗水、鲜血甚至生命的代价总结出来的,对规矩一定要有敬畏感。其次,要实事求是。要深入实际,亲临现场,在规矩的范围内大胆实践,大胆探索。再则,要不怕犯错,要善于在自己和别人的错误与失败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找到成功的路径。最后,要能吃苦、能坚持。困难的时候更要意志坚定,决不能轻易动摇或放弃。

    (作者为湖南省长沙市退休耄耋老人,探过矿,教过书,经过商,著有《活好》《活明白》《筑梦人生》等书)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