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眼在花市上看到老虎须的时候,我真的很吃惊。
和植物打交道20年了,这么诡异的花儿,还是第一次见到。
花朵的色彩,全然没有灿烂鲜艳的成分,从花茎到花托、苞片到花瓣,紫中透出黑色,连那数十条从花瓣基部伸出的几十厘米长、状如虎须的东西,也一样紫得发黑。最醒目的是,它拥有的两片硕大垂直排列的苞片,闪烁着黑缎子般的光泽,猛一看,就像是一只迎面飞来的蝙蝠,让人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整个花朵,从上到下,写满了诡异和神秘。
不知是哪位喜欢猎奇的商人,让这株散发着异域气息的花儿,穿越它从未见过的气候和环境来到这里。这一刻,它和满脸诧异的我对视,不知做何感想?
询问花店主人,答曰:发财猫,又叫老虎须。
发财猫,显然是商家为了商品好销所起的商品名;叫老虎须,可真够形象的。但如此诡异夸张,迷一样的花儿,相信买回家观赏的人没几个。我把鼻子贴近花朵,并没有嗅出特别的味道——香,或者是臭。
回到家,一通恶补资料得知,老家在云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的老虎须,是蒟蒻科、蒟蒻薯属植物,学名箭根薯。与其叫这个正儿八经的学名,我更喜欢它的俗名:蝙蝠花、魔鬼花,看来,对于这种花,第一次看到的人,大都持有相同的见解。
当初,老虎须把自己打扮得如同长着虎须的蝙蝠,肯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长成黑色,倒很容易理解,因为它原本就生长在丛林的最下层。当阳光穿过雨林上层的高大乔木后,已所剩不多了,这些“漏网之鱼”,透过斑驳的枝叶空隙洒下来,还会被乔木上一些附生植物捷足先登,能到达雨林地面的光线少得可怜。老虎须将自己的花瓣涂黑,显然是想多吸收些太阳光,以便补给传宗接代的能量。
我理解不了的是,老虎须大苞片的生长方向与地面垂直,与阴生植物叶片采光的最佳角度不符啊,这又是为什么?
晦暗的色彩、没有香味、不分泌花蜜,就连产生后代必不可少的花粉也少得可怜……这些特征表明,老虎须从没有想过邀请蜜蜂和蝴蝶来为自己做媒。
那么,长出夸张的虎须和威严神秘的蝙蝠翅膀,到底是想藉此吸引传花授粉的“媒婆”呢,还是想是用来吓唬公然前来啃食的丛林动物?如果是前者,那么这“媒婆”会是什么?
曾经,科学家“以貌取人”,将老虎须归入“腐臭气味传粉综合症群”——发出腐烂的气味,以此迷惑和欺骗苍蝇、甲虫等喜欢逐臭的“媒婆”,进入花朵的迷宫从而为自己传粉。萝摩科、马兜铃科、天南星科和兰科里的许多植物,都归属于“腐臭气味传粉综合症群”。
可明明老虎须闻不出味道哦,难道它是用一种我们无法嗅到的气味来邀请苍蝇吗?
但凡没有腿,不会行走的植物,在传宗接代方面,大都需要仰仗媒婆动物。在如何吸引媒婆方面,它们具有天生的想象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促使媒婆主动前来拜访。
针对老虎须的种种疑问,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研究人员曾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得出的结论是:老虎须花徒有与腐臭气欺骗性传粉相似的一整套形态特征,但其繁殖几乎不借助传粉动物,而是依靠自花授粉,而且很大程度上是自主完成的。
呵呵,这个结论,显然不是我想要的,也是我总也想不明白的。
植物在选择自己的长相方面,其实是“惜墨如金”的,它们不会徒然浪费能量和时间,鼓捣出一个与自身传播或生存无关的装置。老虎须费力长出的蝙蝠翅膀状的大苞片、虎须状的小苞片,是个例外吗?能够长出如此复杂、令人费解的花器官弃之不用,却选择植物界较为低级的自花授粉,难道,它们不懂得自交衰退吗?
老虎须,你真是个令人费解的的谜,我期待有人能早日揭开谜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