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7月12日 星期五
预计到2020年,北京市户籍老年人口将超过380万,常住老年人将超过400万。
社区养老 怎么个“养法”
□ 菲 菲

    老有所养是中国人几千年不变的追求,如何让老人幸福快乐地度过晚年是所有子女及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老有所养,就要加强养老服务驿站、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提升养老服务质量,不断增强市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家住北京市丰台区福海棠华苑小区的宋春红今年82岁,独居。已至耄耋之年的她,再也不用为去不去养老院和儿子拉锯。今年,家门口儿新开了养老驿站,可以一站式享受康复理疗、文化娱乐、健康指导、日间照料、营养配餐等服务,每天日子过得快乐又充实。

    北京市民政局发布的《北京市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白皮书(2017)》显示,北京户籍人口老龄化程度位居全国第二,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从2012年的262.9万增长到2017年的333.3万,平均每天净增500余人。预计到2020年,北京市户籍老年人口将超过380万,常住老年人将超过400万。

    虽然当今社会养老方式日趋多元化,但受传统观念影响,居家养老仍是大多数老人的第一选择。有关调查显示,选择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占比高达90%。这意味着,将养老服务延伸到社区、为老年人在家门口提供即时服务成为必然之路。

    老年人都讲究“故土难离”,越上岁数越恋家,熟悉的老环境、用了大半辈子的老物件、聚在一起聊天的老街坊……都是他们幸福生活的因子。为此,北京一直着力深化养老机构改革,形成了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专业运营、聚焦居家”为特色的养老模式,打造“三边四级”服务网络,即围绕老年人周边、身边、床边的养老服务,区级建养老指导中心,街乡镇建养老照料中心,社区建养老服务驿站,村里建幸福晚年驿站。其中,养老服务驿站是距离老年人最近的养老服务机构,老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助餐、助浴、助医等贴心服务。

    为让老人老有所养并且“养得好”,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推进医养结合,健全“三边四级”养老服务体系。北京八千平社区诚和敬养老驿站位于石景山区古城街道泰康医院的二层,这是一家以医养结合为特色的养老驿站,老人们拿着医保卡,下楼便可看病拿药。85岁的马文珍正是看中了就医便捷的特点,她说:“这活动多,唱歌书画都有,每天还有大夫来量血压,比自个儿在家踏实。”

    目前,北京市已建成众多以医养结合为特色的养老驿站。位于东城区东花市南里东区的诚和敬养老服务驿站,便是一家示范样板驿站。驿站与医保定点的普仁医院对接,由医生定期来为老人诊疗,医院的护士也可长期入驻养老驿站,为老人提供必要的护理服务。普仁医院还与养老驿站签订了医养结合战略合作协议,由医院的专业医生为居民做健康指导。王明月老人家住附近,她的女儿工作忙,一直不放心老妈一个人在家。如今养老驿站里不仅有热心周到的工作人员,还有专业医师守护老人,让她觉得特别踏实。

    医养结合也是东直门新中街养老驿站最大的特色,这里引入鼓楼中医院,设立“医疗外设点”。医院每天至少有两名全科医生、一名护士在养老驿站提供诊疗服务。

    百善孝为先,养老驿站为新时期养老提供了更为成熟的养老模式,拉近了孝心距离。据了解,今年北京市将新添150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到2020年,北京社区养老服务驿站总量将达到1500家左右,服务半径覆盖周边一公里。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