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阅览食品药品舆情信息的《舆情周刊》,行业动态分析、多维度数据分析等五大功能的《中国保健食品风险预警平台功能介绍》,中国健康传媒集团的《2018年食品安全谣言治理报告》……案头的这些会议资料,来自6月25日由国务院食品安全办指导、中国健康传媒集团主办的第二届食品安全战略青年智库学者论坛和食品安全谣言治理行动论坛。受这两个论坛之邀,我以中国科普作家协会食品科普创作专业委员会成员的身份全程参会,收获满满。离开会场后,拿在手上的会议资料重量不轻,而心中对食品科普的思考和记录参会感想的笔更是沉甸甸的。
经历了“吃什么没什么”到“吃什么有什么却又不知道吃什么”的人们,对当下的“吃什么,怎么吃”,有人困惑,有人焦虑,有人陷入了食品安全的种种误区。近日,首个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名义出台的食品安全工作纲领性文件——《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的发布,为食品安全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第二届食品安全战略青年智库学者论坛和食品安全谣言治理行动论坛,作为2019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主题日活动之一,也正是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的实际行动。
论坛中,一方面是多位青年学者与百余位市场监管部门、食品企业代表,聚焦食品安全风险预警、智慧时代食品安全治理创新、“放管服”改革与食品安全治理等热点话题,探索食品安全监管新理念和新方式;一方面是政府监管部门、专家学者、行业协会、企业、媒体等代表,聚焦食品安全科普、谣言治理的主题,努力寻求食品安全谣言治理有效机制。
来自各方面关于食品安全宣传的话题,都与食品科普不无关系。古往今来,人类在食品安全的不断求索中生存与进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卓见,其中最受普遍赞誉的是食品科学技术。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从农耕时代到信息时代,人们的饮食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伟大的进步,然而每一次进步都与食品科学技术密不可分。
食品科学技术发展主要依靠两股力量,那就是食品科技创新和食品科学普及。作为食品科学普及服务的食品科普作家,不仅要有很好的科学功底,很好的文学素养与艺术素养,更要有甘于奉献的精神。中国科普作家协会食品科普创作专业委员会与“食安查”“食品安全辟谣联动平台”“食品安全大数据可视化融平台”等平台和多媒体融合,整合优势资源,创作出更好更多的食品科普作品,发出“健康中国好声音”,更有助于加强食品安全宣传工作的力量,满足人民对食品科学知识和技能的需求。
第二届食品安全战略青年智库学者论坛和食品安全谣言治理行动论坛结束后,参加论坛的中国科普作家协会食品科普作家和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的专家言犹未尽,继续进行科普创作“国家队”与食品行业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国家级国有食品研究机构的对话,共同探究如何开创新时代食品科普创作新局面。
比如,属于传统发酵(酿酒)工程的白酒、黄酒,是我国独有的传统酒种,也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今年出版的《国酒》里的“主角”。然而,近年来既有“白酒致癌”的谣言在流传,又有白酒名不副实的虚假资讯在传播。那么,如何从食品安全的角度发出“健康酒类”好声音?如何就公众关注的酒类热点问题进行风险解析?如何落实酒企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拉直一个接一个的“?”,要突出解决好食品科普缺乏科学内涵、缺乏科学依据、知识陈旧老化、伪科学等问题。
喝的酒,吃的菜,统称食品。食品的名义之下,还有“绿色食品”“保健食品”“特殊食品”“药食两用食品”“新资源食品”“转基因食品”等诸多加了前掇的“××食品”。食品的内涵、外延和细分,都在发生变化,已不完全是从前意义上的“食品”了。事关食品安全战略、食品安全谣言治理行动的这两个论坛,向与会者发放有理有据、有图有真相的颇有价值的食品科普资料,也给予了十分宝贵的启示:在我国从食品大国迈向食品强国的征程中,食品科普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推陈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