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鹏远
6月28日至30日,我参加了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的第一届中西教育论坛,收获感触颇多,对比中西方的基础教育改革,不禁想到我国历时18年的教改。现把一些不成熟的思考谈出来与同行交流。
时光易逝,转眼之间我国基础教育的“课改”已经走过18个年头,换句话说这场“课改”已经走过了21世纪的近五分之一,时间不算短啊!这期间中小学的教育理念、教材设置、教学方法等诸方面都经历了深刻的变化,走过18年我们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实践案例(不管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为了深入推进“课改”,现在到了对已经走过的路进行一些反思和小结的时候了。我想,当前不必议论这场改革的功过是非,还是就一些具体问题平心静气地深入讨论吧。
处在全球化的今天,各种背景的文化交流愈加频繁,中西方的教育也在互学互鉴。这些年教育改革的情况正是如此,我们看外国,外国看我们,其中教学模式是大家都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
教学模式是课改中老师们遇到的一个普遍性的实际问题,也是值得当前教学研讨深入研究的课题。
回顾课改的历程,“把课堂还给学生”一度成为课改中最能体现课改理念的口号,“杜郎口”教学模式一度成为在全国大力推广的教学模式。“先学后教”“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翻转课堂”“学案教学”等等改革方案都力图通过改变教学模式推进教学改革。教育信息专家的观点更为明确:教育信息化就是要用信息技术根本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高效课堂和课堂革命的提出者也呼吁大力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认为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是被动的接受式学习。
为体现“把课堂还给学生”,有的学校规定课堂教学要以学生自学和交流为主,教师少讲或不讲,讲授的时间最多不能超过多少分钟;有的意见认为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成为课堂活动中最耀眼的明星,课堂成为学生展现自我的展示课。翻转课堂则要求学生课前通过网上学习,课堂用于学生展示和交流讨论。从教室座位的布置看,为便于学生小组合作交流一改以前一排排朝向黑板而坐的方式,改成学生围成一圈而坐。国内教学模式的转变看来多少受到了国外教育的影响。
如何看待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课改中的创新教学模式呢?
下面看看国外2014年的一些有关报道。
2014年11月17日参考消息转载了一篇报道《英高官要求学习中国教学法》(英国《每日邮报》11月15日报道),原题:一位高官要求学校复制中式教学法。
2014年11月27日《参考消息》转载了一篇文章《澳专家认为“中国方法”教育孩子更可行》(美国《华盛顿邮报》11月25日文章),原题: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我们可以从中国人身上学到一些重要的东西。
2014年11月28日参考消息转载了一篇报道《英报报道:中国教师教数学重视打基础》(英国《泰晤士报》11月26网站报道),原题:从上海到伦敦,如何利用中国的方式教数学。
到底外国人要学习我们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文中所说的中国教学法指的又是什么呢?
在上面的第一篇报道中写道:
让老师在全班面前授课要比让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有效得多。英国主管教育的高官吉布说“我希望看到在全国各地的学校采用全班教学法,特别是在数学和科学领域。研究表明,与其他更专注于个性化学习的方法相比,这种方法优越的多。”
他们是怎么进行研究的呢?文章称,研究人员用视频分析课堂情境结果是:
中国的课堂——那里的学生坐在一排排面对前方的课桌后——进行“全班互动“的时间占72%,而英国只占24%。
英格兰的课堂—那里的学生往往分组围坐课桌前——花费约47%的时间进行“个人或小组学习”,在中国这种互动则占28%。
研究结论:“高效的教师用更长的时间与全班学生进行交流,而非只与个人交流,或让学生独立完成课堂作业。”
白金汉大学教授艾伦·史密瑟斯讲得更尖锐:“最近几十年英国教育被进步思想所主导,这种思想认为孩子们靠自己学习、按照自己的步调学习比较好。”“这显然是疯狂的做法,而人们花了40年才认识到这一点。”“使用时髦教学方法的问题在于,让学生自便,结果他们就会与朋友聊天,老师则不在场。这是对时间和资源非常低效的利用。”
(下转第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