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2月22日 星期五
煤炭科普,在负重中创新前行
□ 刘国林

    一提及煤矿,很多人是否脑海中就会浮现出环境恶劣、黑脸矿工、危险重重的场景?其实,现在绝大多数煤矿早已摆脱了脏乱险重的形象,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已在煤矿广泛推广应用,有相当一部分煤矿还实现了煤炭的智能化无人开采。优美的生态矿山、高科技的工作环境、高素质的白领矿工逐渐成为现代化煤矿的真实写照。

    煤炭,是自然界馈赠给人类的宝贵化石能源,也是我国最重要的主体能源,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不可否认的是,过去粗放式的开发利用导致了对生态的破坏和环境的污染。然而,近些年来科技创新已经让煤炭利用插上洁净高效的翅膀。煤炭的应用也早已突破燃烧这个简单应用的范畴,而且依靠科技进步,即使燃煤也可以做到洁净燃烧,和燃气一样干净。

    煤炭还可以神奇地转化为清洁紧缺的油气(煤制油、煤制气),以及紧俏的化工原料(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减少进口依赖,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但社会公众对这些往往知之甚少,这和煤炭人多年来缺少对煤炭科普的重视有关。

    于是,公众对煤炭产生了误解,导致不科学地盲目“去煤化”风潮,甚至影响了科学决策。可见煤炭科普的挑战有多么艰巨。

    但挑战和机遇并存。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科普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两翼论”的重要论述,将科普事业带入了创新发展的新时代,同时也激活了煤炭科普工作创新的源动力。中国煤炭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煤炭科普”),长期挂靠在煤炭信息研究院。近几年,在中国科协、中国煤炭学会的正确指导下,煤炭科普在困难和挑战面前,勇挑时代重任,开展了一系列创造性工作。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首先,煤炭科普在夯实科普工作基础方面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工作。

    一是建立了煤炭行业自己的科普教育基地,并于2018年认定了16家。这16家基地各具特色,有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的中国煤炭博物馆,有入选我国首批国家矿山公园的开滦国家矿山公园和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有中国最美矿山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梧桐庄煤矿,还有具备“教学研用训”全息式教学矿井的大同煤炭职业技术学院等。这些基地为开展煤炭科普活动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和阵地。

    二是对煤炭科学传播专家团队进行了换届,组建了相关高校科普社团;而成立高校科普社团,则是更好地发动广大青年学生积极参与,培养煤炭科普教育人才的重要途径。2018年煤炭科普已组建新一届156名的科学传播专家团队(其中27名为首席专家),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安徽理工大学等5家高校科普社团。这些专家和社团已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煤炭科普讲座进社区、进中小学,大学生煤炭科普竞赛等系列活动。

    科普作品是科普传播的有效渠道。煤炭科普在2017年精心策划了《神奇的煤炭》科普图书,并成功入选北京市科协科普创作出版资金资助项目。《神奇的煤炭》不仅向读者讲述了煤炭的前世今生,还展示了科技让燃煤更加洁净的神奇,以及煤炭化学转化的神奇。该书一出版就受到好评,并荣获中国能源研究会优秀科普图书称号。

    2018年,煤炭科普又相继策划了《神奇的无人化采煤》《探秘水煤浆气化》等煤炭专业技术类科普图书。这类科普图书把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转化成为通俗易懂、形象风趣的科普语言,让更多的社会公众了解了煤炭行业科技进步的成果和当今煤炭行业的真实面貌,树立了煤炭行业客观正面的新形象。同时,也激发起更多的煤炭企事业单位以及个人参与煤炭科普创作的热情。

    营造行业重视科普氛围,召开首届煤炭科普大会。2018年9月13日,首届煤炭行业科普大会在云南昆明召开,四面八方的煤炭人共聚春城,共商煤炭科普发展大计。谢和平、王国法两位知名院士、煤炭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在会上作了“煤炭革命的战略与方向”和“煤炭安全高效绿色智能化开发技术装备的发展与展望”科普讲座。大会对首批认定的16家煤炭行业科普教育基地和5家科普教育社团进行了授牌,为156名科学传播专家颁发了聘书。同时,来自煤炭科普教育基地的代表进行了充分交流,对进一步做好煤炭科普工作提供了很好借鉴。

    虽然煤炭科普在夯实工作基础方面有了较好的起步,但与科普工作成熟而且出色的航天、气象、林业、地震等领域的科普相比还有很大距离,任务还十分艰巨。煤炭科普,将在负重中创新前行。

    (作者系应急管理部信息研究院党委副书记、中国煤炭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