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2月01日 星期五
年底大扫除 盯住小药箱
□ 单守庆

    进入腊月,从南方到北方有一个约定俗成又很讲究的活动——年底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民谚说“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其实,还没到“腊月二十四”,我就观察到今年年底大扫除的一个细节:盯住小药箱,清理过期药。

    基于中医的药食同源理论,人们在谈吃论喝时,也就绕不开药的话题。在社区垃圾分类公共投放站,对随手扔进垃圾桶的过期药,邻居们有话说:

    “现如今呀,人们的健康意识增强了,小病小痛也跑医院奔诊所的情况增多了,虽然家里有小药箱,却没有“及时打开,药到病除”,而是盲目就医配药,又拿回一堆重复配药,特别是吃剩的大处方配药又塞进小药箱,旧药加新药,都舍不得扔。”一位中年妇女说这话时,表情上有些无奈,又有些自责。

    “他呀,爱听‘闲话’,医生给开的药,说不吃就不吃了。糖友一说,他‘听风是雨’,也去药店自己买药吃。对这种非理性购药行为,药店人员缺乏及时有效的劝导和安全用药宣传,‘有买就卖’。他整盒、整瓶往回买药,有的只吃一两次,又‘束之高阁’了。这么折腾,过期药能不多吗?”听得出来,这位大妈在数叨老伴的不良用药习惯。

    “虽然说不定什么时候用什么药,可家庭小药箱里的药品也不是多多益善。”“有些药啊,还没等吃呢,就已经过了保质期,小药箱成了‘垃圾桶’。”这对老两口对儿女们的“送医送药”,领情归领情,言下之意又有些许报怨:药这东西,哪能滥卖乱买!

    诸如此类的议论,有的是相识或不相识的邻居们的闲聊,有的是随手抛出垃圾时无意间的自言自语。有过这么几次之后,我成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的那个“有意者”, 继续留意观察因过期而被遗弃的中草药:

    人参,霉变了、被虫蛀空了;

    冬虫夏草,表面和折断面都呈现深棕色,俗称“走油”,有哈喇味了;

    枸杞,已经氧化、变色、黏稠、霉变、生虫,不仅失去了特有的清香味,反倒散发出本不该有的酒糟味;

    药酒,酒瓶里有大量沉淀物,散发出来的味道不是酒香药香,而是酸败气味;

    被扔进垃圾箱的过期药,几乎药药俱到:中药、西药、补药、草药、成药、丸药、膏药……

    耳闻目睹过期药的种种议论和药品变废品,更促使我从药食同源的角度加以研究。于是,找来《中国家庭过期药品回收白皮书》,那里面有小药箱和过期药从点到面的数据统计:中国约有78.6%的家庭备有家庭小药箱,其中,30%~40%的药品超过有效期3年以上,但80%以上的家庭没有养成定期清理药箱的习惯。

    进一步研究发现,家庭小药箱里的过期药比例之高,定期清理家庭小药箱之所以没形成习惯,与下面这组数字不无关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曾对全国27个省(市、区)城乡居民的安全用药知识进行调查,发现87%的受访者曾有过自我药疗的经历,69%的受访者看不懂药品说明书,36%的受访者在自我药疗时出现过失误,其中20的受访者表示因此耽误了治疗。

    有调查显示,69.1%受访者需要获得安全用药知识。还有统计表明,我国目前药品不良反应案例中,有近1/3是由过期药品或药品保存不当引起。

    无论什么药,超过了保质期,不仅药效会大打折扣,而且经过长期存放,药物性质也可能发生变化,甚至可能生成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成分。不能保证药品质量的过期药,如果被应用治疗,难以发挥缓解和治疗疾病的作用,还有可能对患者的身体造成更大的危害。及时回收过期药,科学处置过期药,关乎用药安全、环境保护,是药品安全社会共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引起重视,采取相应措施。

    (作者系中国药膳研究会副会长兼民族药膳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食品科普创作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