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07日 星期五
久违了,这样的科普片
□ 尹传红

    科学随想

    在人们眼里,矿产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就像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如影随形。煤炭等矿产资源开发在给人们带来光与热的同时,也造成了地面塌陷、水土污染等严重的环境问题。近年来矿山环境问题凸显,媒体报道的环境问题约三分之一由资源开发引起,于是乎社会上有了“去煤化”的说法,似乎只要不用它,环境问题就变好了。

    然而,人们的美好生活既离不开煤炭等矿产资源,也离不开绿水青山。矿产资源开发就一定引起地面塌陷、水土污染等环境问题吗?资源开发与绿水青山可否兼得?有此疑问,缘起于早先曾有机会外出数次经过矿区,总能瞧见一些坑坑洼洼的塌陷坑与矿渣堆,可近来这种现象似乎逐渐减少了。前时从微信中看到一部由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等单位制作的四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科普片》,震撼而又欣慰,感觉它给出了很好的答案,也回应了社会公众的关切。

    “先声夺人”,是观摩此片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片头在短短几十秒内,采用快节奏的镜头与字幕,一开场就不同凡响:无人机拍摄的矸石山、塌陷坑等宏大场面,与滑坡等发生的实景画面交错呈现,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让人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矿山环境问题的触目惊心。随后,精美的动画配以舒缓的解说,将塌陷坑的形成、含水层破坏的成因等深奥的科学原理娓娓道来。接下来,地下开采如何实现采矿“无痕”,露天矿何以能够大大减少矿渣堆,都一一得到“破解”。

    从科普的视角看,这部片子亦有不少亮点值得点赞。

    创新之一,作为该领域的首部科普音像作品,此片及时回应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这一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也吻合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普工作主题;对由于不科学的采矿引发的地质灾害及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给予警示,有助于提升社会公众环境保护与节约资源意识。

    创新之二,以逼真的动画方式,对塌陷坑、含水层破坏过程等的科学原理进行真实再现,把原本抽象、深奥甚至枯燥的科学原理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现,让受众得以“近距离”地亲近科学。特别是,矿渣循环利用与充填开采等反映了科技发展前沿的绿色开采技术,在片中也得到了较为充分的体现。

    创新之三,以集成创新的思路与方法,让冷门的科学变热。宏大的矿山环境问题震撼画面与地质灾害的实景画面相结合,通过强烈的视觉冲击,唤醒公众对矿山问题的重视与认知;再辅以通俗易懂的解说词和权威采访,解析矿山环境问题成因,提出有效治理对策。

    创新之四,在传播方式上按照“传统媒体+互联网+”的思路,通过“出版发行 +传统媒体传播(电视)+网络传播+ 科普现场活动”集成式、立体化地向公众传播准确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科普知识,指导绿色矿山建设与治理恢复的实践。

    热门选题(矿山环境问题及其保护)与冷门科学(采矿工程)相遇,“撞”出了科普新生态。

    久违了,这样的科普片!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