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3日 星期五
海洋,蕴藏着丰富的海洋资源,别样的生态环境,复杂的灾害与事故隐患……而防范海洋灾害的信息化技术正在给人们科学地认识海洋、合理开发海洋提供关键的技术支撑。
防范海洋灾害 为经略海洋排除隐患
海洋灾害大数据智能服务平台

    □ 科普时报记者 何 亮

    海洋灾害是我国最严重的灾害之一,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千亿以上,影响人口超过5亿,及时提供准确的预警报可为海洋防灾减灾赢得先机。然而,迄今为止,海洋灾害预警预报仍然是世界性难题。

    随着海洋数据的爆炸性增长,亟需梳理海洋灾害大数据的全生命周期,对海洋灾害大数据开展质量控制、动态监测及深度学习,从而缩短从数据到信息,从信息到知识的转变时间,准确揭示海洋灾害现象的规律,加快海洋数据计算速度,实现海洋灾害的快速准确预警预报和辅助决策。

    上海海洋大学“数字海洋”科研团队聚焦于上述研究内容,不断探索,并与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成立了上海海洋大学数字海洋研究所,与上海东海海洋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成立了研究生联合实践基地,形成了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的科研团队。他们通过对多形态、高维度、强时空关联等复杂海洋大数据进行有效挖掘,研发出涵盖海洋灾害数据全生命周期、提供海洋环境态势监测、专项服务与公众服务一体化的智能服务平台。

    减轻自然灾害的最佳方法是防患于未然。然而,面对海洋上突如其来的狂风巨浪,人类的力量太过渺小,有时候更是无计可施。尤其是出现强风和气压骤变导致海水异常升降的“风暴海啸”——风暴潮,单次潮灾范围可达几十到上千公里,过程维持数小时到上百小时。

    快速从复杂海洋数据中获取准确的灾害信息是科研团队一直努力的目标,唯有快才能赶在灾难来临前将防范措施准备到位。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灾害大数据智能服务平台采用新的信息获取技术——基于时空序列模式挖掘和机器学习的海洋灾害信息获取技术,实现了数值预报方案人机交互式编制与多套预报方案的优化遴选,将海洋预报作业周期由数小时提高到准实时级,为解决海洋灾害预见期前信息获取难的问题提供了新方法。

    在争取快速获取信息后,如何将天气、海洋、地理等诸多要素的影响以及各个平台获取的信息统归到一处进行综合分析,考验着科研团队的科研产出能力。在上海海洋大学团队构建的海洋灾害大数据智能服务平台上,团队提出了基于云存储的海量多源异构灾害数据存储与管理技术,有助于于解决PB级统计、监测、再现等多元数据的一致性管理、质量控制和安全问题,使准确获取的科学预报让防灾减灾得到最优结果。

    上海海洋大学团队还参与了中国近海“数字海洋”信息基础框架(908-03)东海分局节点的建设工作,在统一的信息标准规范框架下,构建了我国近海“数字海洋”空间基础数据平台和网络交换中心,形成了海洋信息业务化综合应用及服务能力。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