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探索
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马克思说“思考是一切”,西塞罗也说“活着就意味着思考”。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思考是一个人体面活着的证据,而只有活着才能思考。可你有没有想过,人死了之后,还能思考吗,还存在自主意识吗?
死亡,是终点,是不可挽回,是与世界彻底斩断情感联系,是灵魂的消散。死亡的那一刻,似乎意味着一切的终止。
但今天,我想告诉你,死亡之后的大脑也许还在继续思考着什么。
近日在《美国科学院院报》上发表的一项新研究中,研究人员观察到死亡后不久的大脑活动出现激增。当然,这项研究的研究对象是大鼠而不是人类。显而易见的原因,研究动物比研究人类的死亡过程更容易。在该研究中,将9只大鼠在各脑区植入电极,麻醉,执行“安乐死”,将最后一次心跳的时间定为确切的死亡时刻,将正常清醒阶段、麻醉期间以及心跳停止后这三个期间的脑电图记录下来。
在死前1小时到死后30分钟这个时间尺度,基本上可以看到心脏骤停后大脑活动突然减少。在死亡时刻,一切似乎都很平静。这一切与我们所熟知的人类死亡前后心电图的变化乍一看十分相似。然而,如果我们现在放大死亡之后的那一段脑电波图,就可以看到脑死亡过程实际上涉及一系列特定阶段,包括与死亡前意识清醒阶段相关和相似的脑电波。
在这项研究中,神经科学家经过仔细分析对比后划分了了4个不同的脑死亡阶段。第一阶段,即心脏骤停阶段,是最后一次正常心跳与氧和血脉冲丧失(即临床死亡)之间的时间,约4秒;第二阶段持续约6秒,并于此期间爆发了低频脑电波;第三阶段持续约20秒,显示有规律的意识活动;第四阶段,没有显示出有意义的大脑活动。这些阶段反映了脑死亡之前大脑须经历一系列有规律的不同大脑状态,而不是大脑活动逐渐淡出。
首先,在第一阶段,心脏骤停后,放大的脑电图显示该阶段的波形与麻醉期相似,可视为临床死亡后麻醉期的继承与移行。接下来,大脑活动在第二阶段进入一段较慢的脑电波,大脑活动降低。也许最令人惊讶的是,脑电波的波形在第三阶段处于一种“被控制”状态,类似于生命中的正常清醒状态,这是高级认知活动的神经标志。在这段有意识的大脑活动中,大脑可能在思考一些事情。研究人员还表明,在进一步的分析中,第三阶段的这种在正常意识所控制下的大脑活动,在大脑各个脑区(如额区、枕区、颞区等)和不同波长之间也是高度协调的,正如生命状态下正常的大脑在工作和思考一样。总之,这些数据表明,在临床死亡之后,大脑进入了一种与清醒意识相关和相似的活动短暂增强的状态。
曾经有研究报道,当人类在接近于死亡或意识到人之将死之时,会有一点意识高度清醒的、类似于意识觉醒的短暂时期。有趣的是,作者甚至认为在脑死亡第三阶段所观察到的大脑活跃活动,非常类似于这种高度的意识觉醒。这个阶段的脑电波的波形,类似那些接近于死亡而又最终死里逃生的幸存者在他们濒死时意识高度清醒、意识觉醒的经历。简单来说,就是死亡后的大脑活跃活动可能接近“濒死体验”。
这是一个非常大胆的主张,关键是如何量化“意识”?与正常的清醒意识相比,在脑死亡的最后阶段,应该存在更多与意识相关的活动的证据。可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可量化意识的指数来推断意识的真实状态。即使我们可以在人类中获得这样的意识指标,可如何能将这些指标应用到大鼠身上?毕竟,我们不会说“鼠语”。对动物的研究只能暗示人类的经历,包括濒死体验。
尽管如此,正如作者所指出的,这项研究表明,死亡后大脑活动的激增是真实存在的,也许这项研究可以应用到记录“濒死体验”,从而引导人们深入理解“死亡”这个人类历史上最深邃的谜题。
也许有一天,有一个人会在死亡之后“亲口”告诉你,“我”与死神握手时在思考什么……
(作者系大连医科大学17级第一临床学院临床医学“5+3”一体化专业学生,指导老师为大连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李潺)
附图为脑电波,时间单位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