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6月22日 星期五
文冠果树
文/ 画 冯秋子
文冠果花|彩铅|2018.4
邱县梁二庄镇文冠果|丙烯|2018.4
邱县梁二庄镇刘段寨村刘书田院落二百余年文冠果树|餐巾纸上钢笔画|2017.4.15
邱县梁二庄镇文冠果树|水彩|2018.4

    文冠果树自然移植的过程,在宋代名将杨宗保“穆柯寨三取降龙木”的故事中被神化,至此民间盛传其树,名之“降龙木”。因文冠果皮开裂时候外形酷似旧时文官的帽项,故得名“文冠”,文冠果树被达官贵人竞相尊崇。历代文人墨客被文冠花果打动,挥就诗章词赋传诵至今。

    我认识文冠果树很晚。去年4月见到它之前,在耐严寒、耐干旱、耐瘠薄、耐盐碱的中国北方,它已经扎根、伸展了上千年,是自然选择的结合。不知道文冠的树种是从北方的沙土地、黄土地、黑土地里自行修磨锤炼而成,还是从南方、东南方的哪里随风飘散至北方,或者由人携运北上。

    它在陕西、山西、河北、内蒙古、宁夏、甘肃、河南、河北、山东及苏北地区蔚然成立。少有洪涝的北方,日照时间长,有适宜文冠果树生长的土壤和气候条件,而文冠果树根性深、主根发达、萌蘖性也强、生长速捷,它就那么安营扎寨,开始了历久弥新的漫漫旅程。北方的劲风,吹拂着文冠果树如孩童掌心大小的果壳成熟、开裂,20颗左右花生米似的果粒,跌落下来,然后应地母之约,文冠果的种籽出行游历,广为分布。

    在陕西淳化、山西晋北、内蒙古东部的赤峰及中部黄河以南以东地区、甘肃镇原和靖远、辽宁建平及河北邱县等地域,遗留下数百年、上千年文冠果树的活标本,老树新花常开不败,成为中国北方临风沐雪抵沙抗虫耐旱,年复一年顺利越冬的稀罕植物。

    中国的农业生产和由此产生的农耕文化、思想和信仰多以个体形式维系和发生影响。不过也有延伸不到的地方,在民间,另一些关于文冠果树的故事也真实地流转。在有文冠果树生长的地方,比如河北省邯郸市邱县的梁二庄镇刘段寨的刘书田家院中,生长着一棵二百多年的文冠老树。

    从刘书田的祖父到他的父亲,及至长辈、同辈的乡邻亲朋,到了当他们先后离世在即时刻,也没能给他留下一句话、哪怕提示一声:这是一棵什么树。可怜刘书田,眼瞅着这棵老树一年又一年起果落花滚籽,而有记忆以来的祖屋院场因老树清香不歇,于是信念油然而生:一代代传吧,人在、它在;人在,让它好着。

    经有心人查证,刘书田院落的这棵文冠老树,是清代诗人、学者,曾任山西布政使,兼任晋、陕、豫三省盐务官的刘大观所植。刘大观栽植这棵文冠果树,概因其由衷敬仰战国时魏国文士段干木——也是孔子学生子夏的再传弟子。那位震慑住秦国不致轻易入侵、给出魏国50载宝贵发展时机的魏国君王魏文侯曾曰:“我富于势,干木富于义”;对于秦王,虽然尽灭天下而独立大秦帝国的野心勃勃日升,但仍据实出发采纳辅臣的谏言:“魏君礼贤下士,有段干木辅佐朝政,国人上下团结一致,万万不可轻举妄动”,未对魏国贸然使兵。不过战略战术更趋讲究,秦王按夺取其他六国的易难实际排出先后顺序。而刘段寨是段干木故里,刘书田的屋址,与刘大观和段干木息息相关。这棵文冠果树,把中国的一段史实栽种进了邱县梁二庄镇刘段寨的地下。

    文冠果树进入到古今人们的心里,也是自然使然。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在其《农政全书》中记载:“文冠果生……荒野间……树高丈余,叶似榆叶而狭小又似茱萸叶而细长。花开仿佛似藤花而色白,穗长四至五寸。结实状似枳谷而三瓣,中有子二十余颗,如皂角子。子中瓤如栗子,叶微淡,又似米面,叶甘可食。其花瓣甜,其叶微苦。”

    同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文光果”:“性甘平,无毒,涸黄水与血栓。肉味如栗,益气,润五脏,安神养血生肌,久服轻健,百年不老。树枝煎熬膏药,祛风湿,强筋骨。”

    历代文人墨客被文冠花果打动,挥就诗章词赋传诵至今。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