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8月17日 星期四
“小灵通”:一个时代精神的表征
《小灵通漫游未来》初版封面(1978年)。这是叶永烈的科幻处女作,也是“文革”后中国出版的第一部科幻小说。它刚一面世即风行全国,总印数达到300万册之巨,创造了中国科幻小说的一个“吉尼斯”纪录,这在今天就像是神话一般。

    □  尹传红

    就像今天的孩子几乎没有谁不知道超人、奥特曼一样,在30多年前,也几乎没有哪个孩子不知道“小灵通”——那个圆脑袋、大耳朵、聪明好奇、消息灵通的小记者。

    1978年,叶永烈出版了他的科幻长篇处女作《小灵通漫游未来》。在那个百废待兴的年代,这部作品让求知若渴的孩子们对未来生活产生了无限的遐想,同时也拉开了“文革”后科幻文学创作的序幕。

    《小灵通漫游未来》以一个少年记者的视角,详细描述了在“未来市”采访的经过。在未来世界,小灵通看到了许许多多以前没有看到的新鲜事物,它们极富科技含量,渗透到生活的每个角落,像原子能做动力的气垫船、能在海上飞行的水翼船、微型半导体电视电话机、靠气流推进的无轮飘行车,以及家用机器人、人造器官、环幕立体电影、无土培植、银行的自动管理……

    作为科学想象,《小灵通漫游未来》足够新颖、丰富和超前。它对未来进行了全方位的扫描,因而有人称之为“未来世界的‘清明上河图’”,其中描绘的许多事物现在已经被证明其合理性和可实现性。当时,它不仅成了不少孩子进入科学殿堂的启蒙读物,被许多地方列入中小学生必读书目,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许多孩子对自己未来职业和事业的“设计思路”。

    尽管《小灵通漫游未来》十分畅销,但它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却一直受到忽视,长期以来仅仅被视为一本科普图书和儿童读物。有评论家认为,《小灵通漫游未来》全方位地构造了一个“未来市”,展现了鲜明的“未来意识”,堪称新中国文学史上的创举。

    《小灵通漫游未来》问世之初,“文革”结束不久,国人心中创痛未平,文坛主潮为“伤痕文学”。不过,这个时候,向“四个现代化”进军的号角已然吹响,一个新的时代正在到来。那也正是中国刚刚摆脱思想桎梏、想象力异常活跃的年代。《小灵通漫游未来》没有抱怨、感伤与自怜,充满积极进取、昂扬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全景式地展现了未来世界的美好图景,契合了当时人们对2000年的向往之情。因而可以说,它实际上是“文革”后最早出现的一部带有“启蒙”意义的科幻作品,是时代精神的一种表征。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