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在家里享受电影院的震撼效果,100英寸以上的大电视是必备的,可是,重达几百公斤、售价动辄数十万元的百英寸液晶电视又有多少人消费得起?如果有一款100英寸影院电视,重量只有10公斤,售价不到两万元,你会不会动心?
不久前,在国家双创周深圳主会场,就有一款这样的大电视,以清晰的画面、逼真的显示效果,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
这款激光电视是深圳一家名为光峰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的科技企业生产的,公司创始人李屹博士说,激光显示技术定会取代LED。
发现商机:激光定会取代LED
从清华本科毕业后,李屹到了美国,在罗切斯特大学读完硕士和博士,专业就是激光。
激光的亮度是LED的100倍到1000倍,换句话说,要取得同样的亮度,激光的发光面积只有LED的百分之一到千分之一。李屹判断,未来,激光肯定会取代LED,这让他看到了让激光“造福人类”的机会。
2004年年底,他在美国硅谷成立了实验室,开始了新一代激光技术的探索和构想。应该用什么技术路线,才能以较低的成本生产出高亮度的激光光源,并实现产业化?这是摆在李屹面前的第一个难题。
借势当时炙手可热的LED照明和显示技术,李屹很快锁定了激光光源的技术路线,并在2006年年底申请了ALPD激光荧光显示技术的发明专利。只是这时候,“ALPD技术仍停留在蓝图上,不过是几页PPT而已”。
“为什么我会选择创业,因为可以为社会作出正向的贡献,带来直接的改变”,李屹说,自己的这个“大愿”,至今未曾改变。
为推动激光显示技术开发大电视
真正的技术创新都会带来颠覆性的新技术,但是,它往往早于市场的需求,让创新者面临一个有技术无市场的窘境。
按照李屹最初的创业设想,他计划在提出ALPD技术专利申请后3年内完成技术开发,然后将技术推向市场,给下游系统集成商供应核心器件——ALPD激光显示光源,通过这项业务积累资本,然后再投入研发,最终实现激光照明技术的突破。
然而,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一次在寻找合作伙伴时,李屹去跟一个著名企业谈合作,对方的CTO跟他讲了这么一番话:“李屹你是个聪明人,但你再跟我讲那个什么激光旋转荧光轮,我就把你从楼里扔出去。”
在美国创业受阻,2010年,李屹回到国内,在深圳成立了光峰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李屹觉得,应该适时开发一款终端产品在消费市场和显示业界引起巨大反响,更快推动ALPD激光显示技术进入市场,于是,他们瞄准了100英寸激光电视这一开创性的产品。
他们与韩国一家知名电子企业合作。2013年美国CES消费电子展上,光峰发布了全球第一款100英寸激光电视,并获得最高荣誉奖“未来产品大奖”,同年又获得德国工业设计大奖“红点奖”。
攀上激光显示技术的“珠峰”
开发出激光电视后,光峰接下来所圈的“地”是数字电影放映机。在显示领域,数字电影放映机就是“珠穆朗玛峰”,因为它对亮度和色彩有着最高的要求。在传统影院,放映机绝大多数都以氙灯作为光源。这种光源能够提供足够的亮度和色彩,但也有很大的缺点:寿命短,功耗大。
相比氙灯光源,光峰提供的激光光源具有3万小时以上的使用寿命,相当于影院七八年的使用时间,并且在同等亮度情况下节电一半,发热量更不到氙灯的一半,更主要的是,跟IMAX的光源相比,光峰的激光光源差不多便宜了两个数量级。
2014年8月,光峰与中国电影器材有限责任公司进行战略合作,成立了中影光峰激光影院技术(北京)有限公司,致力于对激光影院技术的研发和推广。
截至目前,全国影院安装ALPD激光光源的数量已经达到了1000台,而光锋手里的订单,还有1700多台。
在与中影的合作中,光峰还进行了商业模式创新。“既然影院方面普遍认为激光是很贵的,那就租给他们,按每小时使用时间付租金。”李屹告诉记者,这种商业模式的创新打消了影院的顾虑,使得光锋的激光光源迅速占领了市场。
创业者要经历三重境界
对于国内日益高涨的双创气氛,创业10多年的李屹说:创新创业者要经历三重境界:首先是“豪情万丈”;然后各种各样的困难会让你“万念俱灰”;最后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李屹认为,在创新创业的道路上要有近乎“偏执”的耐心,既要有企业家精神,更要有工匠精神,唯有如此,才有勇气和耐心“熬”到最后的成功。
“激光照明真正走进每个人的生活,我估计还要二三十年,虽然比我预期的要长,但那一天肯定会到来。”李屹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现在,他仍然沉浸在自己的激光世界里,极少参加社会活动。他还笑称,自己的企业是乡镇企业,因为坐落于深圳西丽镇的光峰虽然早已经名声在外,但办公场所都还是租来的。
《中国青年报》2016.11.15 文/武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