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3月20日 星期四
“红杏出墙”遭误读上千年

  最有名的“红杏出墙”诗,无疑非南宋叶绍翁的那篇《游园不值》莫属:“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如今我们提到“红杏出墙”,会怎么想?大概立马会想到某某出轨了、某某跟别人有一腿了,对不对?别不承认,如今的“红杏出墙”,其实代表着“越出常理的情爱”,属于不正当男女交往。遗憾的是,它真的是被误读了。

  最早的“红杏出墙”诗,作者是晚唐诗人吴融,其诗《途中见杏花》云:“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外人行正独愁。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林空色曙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更忆帝乡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皇州。” 诗中的“红杏出墙”,仅仅是诗人眼前的景物,是勾起思乡情绪的媒介而已,而不含有言外之意。《北方新报》 2014.3.11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