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 晔 实习生 胡泽妍
如何让企业成为农业科技创新的“出题人”,研发攻关的“答卷人”,成果应用的“阅卷人”?如何打通农业科技到田间地头的“最后一公里”?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日前举行“科技融产业 携手创未来”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对接交流活动,对回答上述问题做了有益探索。活动现场,78家企业与相关农业科研团队围绕公益服务、知识产权转让、技术共创等方面展开对接。
高产辐射麦、清甜红萝卜、中黄猕猴桃……活动现场,众多农业科技领域的专家学者带来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研究所专家团队带来的糯玉米品种“珍珠糯801”,软糯香甜、清爽不黏牙,得到与会人员好评。该品种具有淀粉胶凝和回生特性优异、籽粒弹性好、富含叶酸和花青素等特点。在2024年7月举办的上海·长三角鲜食玉米新优品种展示大会上,该品种获得“糯玉米十大潜力品种”称号。
在活动现场,江苏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秘书长李玲发布了涵盖加工工艺和技术、新品开发、设备和设施、管理方法和人才等多个方向的需求,涉及畜禽、水产、粮油、休闲农业等多个产业。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孙洪武说,将支持企业和专家团队共同解决问题、打造产业研究院,给科学家和企业家搭建更多面对面交流的平台,让他们展示硬实力、转让硬技术。
本次大会为5家聚焦农业设施装备、纳米材料、生态肥料等新兴领域的产业研究院集中揭牌。
据统计,2023年,江苏省拥有绿色食品5383个、有机农产品262个、地理标志农产品137个,总量位居全国第一。江苏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1.8%,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近10个百分点。
亮眼“成绩单”背后,离不开一批产业研究院的努力。
近年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根据农业产业发展需求,与地方政府、涉农企业共建一批产业研究院,在科技成果、技术团队、平台资源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解决创新与生产脱节、需求与供给脱节等问题,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精准转移转化。
截至目前,相关产业研究院累计申报科技项目96项,申请或获批专利117件,自主研发培育新品种77个,推动建设地方品牌6个,制定各类标准66项,培养新型职业农民超1.7万人。